22岁学生学什么好
昔日“差生”成功逆袭 重庆“00后”选手问鼎世界技能大赛,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身披国旗,站在领奖台上……这是22岁的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李小松近日每每想起都心潮澎湃的场景。此前,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日本赛区,他一举摘得“光电技术项目”金牌,这也是中国在该项目上夺得的“首金”。
世界技能大赛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李小松参加的光电技术项目是本届比赛的新增项目,具体分为光电应用终端产品制造、光电应用系统的实施、光电产品与应用系统的维护与优化三个模块七大比赛项目。选手们需具备光电技术和职业最高国际水平所需要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和实操技术,在赛场上需要展示出本项技能在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最终,李小松不仅成为全场唯一一个完成了所有设备安装任务的选手,也为中国摘下该项目的首金。
出生于江西的李小松从小就对电动汽车等玩具充满好奇。为造一台属于自己的玩具车,他会拆掉家里的手电筒、电视机等,寻找制作原件。“拆家”的经历让他渐渐爱上发明创造,但也因为不爱学习,初中毕业后,李小松的求学路有些许波折。
在意识到“拥有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后,李小松2018年秋进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小松在校内加入了教师蔡运富组建的“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工匠工坊”,重燃摆弄电子产品的热情,在理论学习上“竞速”,在实操训练中“加练”,用两个学期时间,从最开始的专业倒数逐步成长为稳居第一的“模范生”。
从一名爱“拆家”的高手、让老师们头疼的“差生”,到问鼎冠军,“00后”李小松用热爱与实力完成了青春里最华丽的一次逆袭。(记者贾楠 视频来源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青春如朝阳、如繁星,是稚气未脱,半生未熟;是繁花过眼、风驰雨骤。青春灿烂而热烈,是奋斗的汗珠滚下脸庞,又是一年烦忧隐入嘴角,叹一句青春的时光易逝而难留,不如“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青春,常常被人们赋予美好生动的内涵,被人们歌颂,为人们赞美。何为青春?什么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不同的历史坐标,其作答的方式各不相同,唯其中精神内涵一致。以青春的视角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征程,这何尝不是以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之中国,以奋斗之我创建复兴之梦的百年大计?将这百年时光折叠,你我与辉映史册的先烈们见上一面,可以发现他们也不过与你我一样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他们高举着革命旗帜,在黎明的前夜无畏前行,是平均年龄不过22岁的红军战士,爬雪山,迎风霜,过草地,闯隘关,奋勇无前;也是无惧美帝围劫阻拦、高薪诱惑毅然决然返回祖国建设的科学家们,他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只为托举起中华民族星辰大海的梦想……人间万事多艰难,而今日,无数年轻挺拔的身影赓续前人之志,扎根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趁着青春,去奋斗,去奉献,君可见中南大学高才生苏正民,毕业后毅然决然投身回到家乡大凉山,立志“永远做这片黄土地最忠诚的儿子”,为脱贫攻坚战挥洒青春的智慧与汗水……正是有数万万个苏正民们,中华民族多坎坷的脱贫攻坚路收获了最甜美丰盛的果实。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今日的我们,承先人之遗泽,不用直面烽火硝烟,不必承受生死抉择,青春也应有刘和珍式的无畏,与时代共振,与时偕行。
趁青春,多尝试。趁青春也就是趁现在,青春便是最丰厚的底牌,一张底牌就是你可以重来无数次的勇气,因为“正青春”,所以来得及,因为来得及,所以多尝试。“所有的时间用来彷徨,只有一瞬间用来成长”斯如温瑶所言,相信大多数人的青春多是在彷徨中度过,不同的是,多去尝试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为了追逐心灵,试问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不可怕,不愿意去尝试才可怕,时代越来越需要青年人有足够的胆略与勇气去“标新立异”、去放弃“循规蹈矩”,如此才能引领未来更加生机勃勃、波涛向前。伴随着“00后”步入社会,进入职场,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职场潜规则”受到挑战,传统的“上对下”单向沟通的工作模式统领地位被影响,其核心贴合了时代更迭对人们更高素质的要求,迎合了更多元化的发展前景。
所以趁青春,多尝试,接触新事物是迎合新时代的趋势,亦是贴合多元化发展的最优解,以青春的好奇与奋进去接纳这个世界种种可能,人生道路无穷尽,青年的人生更不应设限,因为正青春。
趁青春,贵专一。“不赶什么浪潮,也不搭什么船,我自己有海”,因为正青春,“繁花渐欲迷人眼”,接触了众多新事物后也应有“溺死”在一条船上无尽的勇气与浪漫,选择的多元化不意味着只有容错率的提高,而是多领域融合发展后仍坚定信念,走出一条自己愿意“一条道走到黑”的路,一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路,承担得起试错的风险,也应有一往无前奔赴的毅力。苏子瞻曾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青春需要多尝试的勇气,更需要义无反顾的信念,毕竟“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青春给你我丰厚的底牌,而这份底牌需要更深的毅力去打好,答好这份人生的答卷,趁青春,在一个有志于并热爱的领悟深耕,拓宽青春的深度,每一次发现与收获,都会让你无悔于自己的热爱,感谢于自己奋进的青春。
趁青春,去多尝试,而后专一耕耘,从中更好地了解自我,明晰前行的道路,拥有青春这张底牌,总归得去奋斗一次,我们可以拭目以待,青春浇灌的人生之花正徐徐开放。
成功摘得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后,马宏达(中)与两位其他项目的中国选手合影。受访者供图
周楚杰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比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杨书明登上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移动应用开发项目金牌领奖台。受访者供图
“刮腻子”刮出世界冠军;大山里走出新“鲁班”;从小跟妈妈在制衣厂,长大获世界时装比赛冠军……近期,一群技能“小匠”接连凭实力“出圈”,火爆社交媒体。
“小匠”多是00后,却以非凡技艺攀上世界技能高峰,迎来圆梦时刻。
9月中旬至11月下旬,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作为2022年上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替代活动,在15个国家分散举办。中国共派出36名参赛选手,在10月底前已完赛项目中,这支平均年龄22岁的队伍已斩获15金3银3铜和5个优胜奖。
他们是谁?他们是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孔,在毫米之间较量、在日复一日“奔跑”、在梦想面前“吃下苦”“沉住气”,他们是技能成才之路上的星光点点。
移动应用开发项目 世界首个冠军 杨书明:
“翻过这座山”
“CHINA(中国)!”
10月17日,韩国高阳市,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韩国赛区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高声报出移动应用开发项目金牌得主。
掌声热烈,座位上的杨书明一跃而起,身披国旗跑向领奖台,随后和其他获奖选手紧紧相拥。为了这一刻,他奋斗了7年。
“梦实现了!我真的站到了世界技能巅峰领奖台!”杨书明说,2500多个日夜的坚持和努力,值了!
移动应用开发项目是本次大赛新增项目,考验的是选手在有限资料范围、有限时间内对APP产品的开发编程能力,杨书明则成为该项目全世界首个金牌获得者。
杨书明的世赛梦,起源于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因为“喜欢打游戏”,2015年,杨书明成为学院网站开发与维护专业的一名新生。但入学不久,看到师兄师姐们开发出“效果炫酷又实用的程序”,杨书明才意识到所学专业竟然这么有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一同被激发出来。
老师们也很快发现,那个入学时“打字超级快”的小伙,开发的小程序“思维逻辑很好、而且效果不错”,是个“好苗子”。
2016年,杨书明迎来了第一次参加技能竞赛的机会。在一次次竞赛中,他走出广东省、走进国家集训队、走上国际大赛的舞台。2019年俄罗斯喀山未来技能大赛是让杨书明印象深刻的国际赛场初体验。这次大赛上,他和项目团队还作出了跨项目参赛的决定,从原来的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转为移动应用开发项目。得益于扎实的基础、高效的学习,杨书明一举夺得银牌。
但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才是他的目标。世界技能组织规定,世界技能大赛绝大多数比赛项目参赛选手在大赛当年不得超过22周岁,所以,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也成了他实现世赛梦的最后一次机会。冲刺的3个半月里,杨书明严格执行专家、教练团队量身定做的训练计划,一天12到16小时的训练成为日常。“身边的教练、同学们都为我加油,一句句正能量鼓舞着我,让我在苦涩的训练生活中感受到甜。”杨书明说。
“翻过这座山……”10月9日,刚抵达韩国参加比赛时,杨书明在微信朋友圈里为自己打气。10月17日,他分享了一条小视频,记录了颁奖典礼上金牌揭晓这激动人心的一幕。他说:“超级开心,之前没想到读技校也能站上世界舞台,为国争光!”
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 中国“首金”突破 马宏达:
“这条技能成才之路走对了”
马宏达就是那个一边在海外赛场上““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一边在祖国社交媒体登上“热搜”的00后。
“真意外,但如果大家通过我了解到这个项目,了解到世界技能大赛,那也挺好。”在与记者的视频连线中,马宏达爽朗地回应。
法国当地时间10月23日,马宏达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法国赛区的比赛中获得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代表队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
其实,“刮腻子”只是比赛项目中的一小部分。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比的是用涂料、装饰材料等,对房屋建筑进行修建、改善和整修,对选手的识图、放样、装饰线条制作与安装技术、创意等方面都有要求。赛场上的精彩表现,是场外数年的打磨。
马宏达的父亲,就是一名做门窗的老工匠。“初中毕业,家人建议我学门技术,最好学完了还给家里帮帮忙,我自己也喜欢动手,感觉不错。”马宏达说,就这样,他进入了浙江建设技师学院。
2017年,该院2名选手出征世界技能大赛,满院的宣传第一次让马宏达深受震撼。“原来学技能还能代表祖国出战,参加世界级别的比赛。”之后,经过层层选拔,马宏达在200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学院竞赛队伍的一员。
“来了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这不是一条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捷径。”老师的话,刻进了马宏达的脑子里。备战世赛时,马宏达每天早上8点准时出现在实训室。夏天,衣服被汗水一遍遍浸湿,他就在身边常备几套训练服;一双5厘米厚、能用一年的钢头鞋,在他脚下2个月就磨破了底;因为长期与水泥、砖块、瓷砖打交道,他的手上全是老茧……
全世界看到了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那幅获得全场最高分的漂亮作品:三色分明,上面是蓝天、白云、鸽子,下面是法国埃菲尔铁塔,作者是来自中国的冠军选手马宏达。
“这条技能成才之路走对了。”马宏达深知,金牌背后,凝结的更是团队的汗水,是国家的支持。他的实操教练,正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银牌的选手,“代代”相传,让“小匠”们可以站上高峰,而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让一批批有志青年在广阔舞台乘风破浪。
“即便我不是冠军,我的所学都能运用到行业里,这是一条宽广的路。”马宏达说。
数控铣项目 实现中国世赛“四连冠” 周楚杰:
“我相信中国数控铣”
还是中国选手!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数控铣项目中,来自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周楚杰获得冠军,实现中国在这一赛项的“四连冠”!
“比赛过程中都是正常发挥,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整个赛程。”回忆这场持续6天的世界大赛经历,周楚杰显得从容冷静。
但实际上,这是一场速度和精度、脑力和体力的较量。数控铣项目比赛,要求选手通过电脑软件编程加工刀路,再去操作数控机床,利用数控铣刀切削材料,根据图纸要求去控制尺寸精度,完成复杂形状的平面、孔系、曲线轮廓、曲面等零件。对选手的编程能力、操控能力要求极高。用周楚杰的话说,“一根头发的粗细程度是0.082毫米,我们要加工的精度最大不超过0.04毫米。”
压力还不止于此。在周楚杰之前,中国选手已经连续3届获得冠军,这更是一场需要战胜自己的比赛。“压力也是动力的来源,而我相信中国数控铣。”周楚杰说。
周楚杰的教练正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获得者、现为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的杨登辉。在赛前不计其数的训练中,专业且经验丰富的教练和专家团队一次次模拟各种突发情况和问题,让周楚杰“对赛场上的任何困难都不再害怕”,相信“只要平稳发挥就没问题!”
赛场上的笃定,来自场外数千个日夜的打磨。在最早接触数控铣的一段时间里,周楚杰的训练基地没有空调,潮湿闷热的天气,启动键一按,加工机床源源不断散热,很是磨炼意志。周楚杰却从“枯燥”中寻到了乐趣:“把零件加工得漂亮、尺寸做得精准,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周楚杰知道,自己是找到了对的事情,又遇到了很大的平台和机会。接受了一场又一场媒体采访,周楚杰说,还是最想感谢学院、感谢国家的栽培,大家说他是种子选手,但“阳光雨露”呵护着他茁壮成长。
他所在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近10年参加五届世赛,共获得“10金3银4铜1优胜奖”,是目前中国参加世赛金牌数最多、总成绩最好的参赛单位。随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批批中国技能健儿迈上世界舞台。
现在终于可以真正放松一阵子了吧?内敛的周楚杰露出了笑容,他说:“是啊,可以做点以前没有时间做的事情。”
在做什么?“好好研究多轴加工技术……”
攀着技能高峰,他们一路向前。
知识链接
●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
●目前,世界技能组织已经举行了45届世界技能大赛。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原计划于2021年9月在中国上海举办,由于疫情原因,改为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于今年9月中旬至11月下旬,分散在法国、瑞士等15个国家举办。
●中国于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自2011年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已连续参加了5届,累计取得了36枚金牌、29枚银牌、20枚铜牌和58个优胜奖。
●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期间,中国派出36名参赛选手赴瑞士、德国、法国、芬兰、韩国、日本、奥地利等7个国家,参加34个项目的比赛(大赛共62个比赛项目)。
本报记者 李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1月16日 第 11 版)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