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植物百科 > 正文

万亿制造大市,做选择的时候到了

摘要: 万亿制造大市,做选择的时候到了每经记者:杨弃非每经编辑:杨欢图片来源:东莞发布林江曾分析称,东莞的企业多数是一些中小企业,是“新...
万亿制造大市,做选择的时候到了

每经记者:杨弃非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东莞发布

林江曾分析称,东莞的企业多数是一些中小企业,是“新莞人”创造出来的。他们原来是外来务工人员,在东莞积累了一定经验后,选择自己开场做老板,但问题是,他们对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运作、税收、产业都缺乏深度了解,对宏观形势、转型升级更没有研究。盲目转型,可能只会适得其反。

在他看来,此时,政府需要更主动地站出来,对企业转型给予有效引导。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同时,政府也不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让企业能够与“懂行”的专家、人才进行交流、研讨,甚而组建相关研究院,对产业短板给予“补位”。

当然,这也是为东莞“补课”——过去,高效的市场足以让东莞高速发展,也不乏“散装城市”“镇不听话”的问题。对于眼下的东莞,政府更需要突破自身局限性,以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向外看,同为制造业大市的宁波,正在挑战东莞的传统外贸强项。从数据上看,过去5年,尽管东莞仍占有绝对优势,但其与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差距,已从2016年的近5000亿元,缩小至2021年的3000余亿,今年上半年,二者更是迅速拉近至仅600余亿距离。

在林江看来,宁波和东莞的外贸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与东莞对外贸的强依赖相比,宁波“内需和出口同等重要,内源性经济的引导作用比较明显”。此外,作为浙江的第二大市,又身兼计划单列市、沿海开放城市,宁波产业聚集度、大项目倾斜度均优于东莞。

眼下,立足“双万”新起点,面对转型的选择题,再度求变的东莞,迎来了自身定位的升级。就在不久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这意味着东莞或将迎来更多政策倾斜。突破天花板,东莞势在必行。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