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十二虎臣是按照功绩和资历(年龄)排名的吗?他们的武力值排名又如何?
东吴十二虎臣,是按照他们的功劳和战绩来排名的。
东吴十二虎臣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武力排名
1、甘宁
甘宁是益州人,少年时是锦帆贼,打家劫舍,青年时开始改邪归正,立志作一番事业,后来在益州任职,因随益州将领沈弥、娄发一起反对刘璋而发动叛乱,被赵韪打败后投奔刘表,甘宁见刘表无大志又向东准备投靠孙权,因为道理不通,暂时依附黄祖,后来甘宁趁乱投靠孙权。
后甘宁随孙权参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濡须口之战中,甘宁率一百多勇士大破曹营,勇气可嘉,皖城之战甘宁身先士座,率先登上城墙,并俘虏了庐江太守朱光,立下大功。
合肥之战中,甘宁拼死保护孙权,让孙权逃得一命。220年,甘宁病死。
2、程普
程普是江吴三朝元老,无论是名望,还是资格,都是程普最高。程普随孙坚打败董卓,随孙策在江东征战,立下不少战功,孙权主政江东后,程普参与讨伐黄祖,参与赤壁之战,南郡之战,215年病逝。
3、周泰
周泰跟随孙策作战,随孙策先后击破严白虎、王朗等人,周泰与孙权在宣城被山贼围攻,周泰英勇救下16岁的孙权,身受12处伤痕。随孙权三征黄祖,数有战功,参与赤壁之战、南郡之战,偷袭荆州之战,周泰是孙权非常喜欢和信任的将领,身上由于四处征战,伤痕累累,朱然和徐盛都归周泰指挥。
4、董袭
董袭是跟随孙策的,随策讨伐山贼黄龙罗、周勃,董袭亲自斩下黄龙罗、周勃二人首级,因功升为别部司马,董袭十天平定鄱阳贼彭虎。随孙权讨伐黄祖时,董袭亲手持刀斩断两条绳索,东吴大军才能继续前进,最终斩杀黄祖,孙权谓董袭为首功。
濡须口之战,董袭跟随孙权抵御曹操,死守楼船,船翻而死。
5、黄盖
黄盖也是三朝元老,孙权上位,主要镇压当地的山越叛乱,参与赤壁之战,并且赤壁之战破敌计策出自黄盖,黄盖用诈降计+火攻计大破曹操,而周瑜采纳了黄盖计谋,赤壁之战后还平定了武陵蛮族的叛乱。
6、凌统
凌统的父亲凌操最早就跟随孙策,征黄祖时被甘宁杀死,与甘宁有杀父之仇。后来凌统也跟随孙权,统领父亲生前的士兵,参与赤壁之战及南郡之战,还参与皖城之战,偷袭荆州之战,在合肥之战,凌统率三百亲兵拼死力战,为孙权逃走赢得时间,而凌统自已则身负重伤。
7、韩当
韩当也是三朝元老,精通弓箭、骑术,臂力过人,随孙坚征战,后来又随孙策征战,参与赤壁之战、南郡之战、夷陵之战,数有战功,226年讨伐丹阳郡山贼不久后去世。
8、蒋钦
蒋钦是跟随孙策的,蒋钦领兵讨伐山贼并生擒吕合、秦狼,在合肥之战,蒋钦力战助孙权逃走。率水军参与偷袭荆州。
9、陈武
陈武最早递贴投靠孙策,是东吴精锐庐江上甲的统帅,孙策去世后,成为孙权的近卫军,在合肥之战,与张辽奋战而死。
10、徐盛
徐盛是孙权提拔的,最早是守柴桑(今九江),成功阻挡了黄祖的入侵,合肥之战中,陈武战死,徐盛也被张辽击伤后退,后掩护孙权成功撤退。徐盛参与夷陵之战,数有战功,曹丕南征时,成功挡住曹休的军队。还曾在建业筑栏智退曹丕。
11、潘璋
潘璋是孙权的提拔的,一直跟随孙权,参与合肥之战,阻挡逃兵,参与偷袭荆州,其部下马忠抓了关羽父子,参与夷陵之战,杀了冯习。曹丕南征东吴时,潘璋参与抵御魏军,234年,潘璋去世。
12、丁奉
丁奉是东吴晚期的将领,是十二虎臣中最年轻的将领,丁奉的事迹大多都在孙权去世之后,随诸葛恪抵御魏国诸葛诞、胡遵的进攻,丁奉率军击溃了魏军,接任魏将文钦来降时,与魏军交战大获全胜,之后丁奉接应投降的诸葛诞与魏军交战。
丁奉还参与了吴国的政治斗争,271年,丁奉去世。
总结一下排名就是,按武功强弱的顺序如下:
甘宁、程普、周泰、董袭、黄盖、凌统、韩当、蒋钦、陈武、徐盛、潘璋、丁奉。
其他网友观点通常我们把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合称为江东十二虎臣。和蜀汉五虎上将相似,历史上没有这样的称谓,是因为十二将在《三国志》中同传,故而得名。顺便提一句,很多人认为五子良将这个称谓是历史上的,严格来说也不准确,陈寿确实有“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的说法,但并没有给出这个组合就叫做“五子良将”,五子良将或者魏五子也不见于《三国演义》,是民间衍变而来的。
十二虎臣的顺序个人认为主要是来自资历,无关官职。比如三朝元老程普,最高只做到荡寇将军,属于杂号。这是因为随着孙权地位的变化,后期将领也跟着水涨船高,而早期的重臣就相对较低。至于功绩,向来见仁见智。
就武力排名而言,我们只能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来分析,毕竟在历史上除非极为勇猛,否则很少有专门的介绍,而且真实战争中斗将很少,基于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主将一般也不会经常杀入敌阵,所以不好判断。
甘宁第一基本没有悬念,由于罗贯中将刘备和曹操作为正反两方细致描写,而东吴沦为酱油的缘故,使得江东整体武学水平低下,从孙坚到孙皓时期,一个超一流大将都没有。
甘宁是锦帆贼出身,用《水浒传》中呼延灼的话说属于绿林手段,但是这反而让甘宁成了一个多面手。他马战主要武器是大刀,但是平时混战或者水战基本什么都能用,短刀、铁链、盾牌……尤其善射,这也符合船上水战的特点,单论箭术,个人认为甘宁足以位列全书三甲。
我们来看一下甘宁的战绩:
射死凌操砍死邓龙射死黄祖射死蔡壎斩杀蔡中斩杀马延斩杀张顗链砸朱光(砸到后军士一拥而上,乱刃分尸)冷箭射中乐进面颊(此后乐进再未出场,不知道是不是射死了)如果按照斩将数量算,整部《三国演义》中只有赵云、关羽和张飞比甘宁多。除了这些一对一的战斗或者混战外,甘宁此生演的最出彩儿的一场戏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百骑劫曹营”,冲进曹营,大杀四方,百骑去百骑回,堪称奇迹。此时东吴刚经历逍遥津的噩梦不久,甘宁的这次踹营对东吴而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孙权也因此称“孟德有张辽,吾有甘兴霸”。
所以说,甘宁位列十二虎臣第一勇武上将,实至名归,整个东吴能与之比肩者,只有孙策和太史慈。
凌统是很容易被忽视和低估的东吴大将,说到底还是东吴的笔墨太少。由于父亲凌操被甘宁射杀,所以在甘宁投吴后,凌统屡次发难,甘宁则是能忍则忍,尽量不和凌统起冲突。
凌统曾与曹魏五子中的两位交过手,全部不分胜负。一个是张辽五十合,一个是乐进三十合。能够五十合战平张辽,说明凌统具备了一流武将的潜质,不过孙权提前收兵,通常被看做凌统略处下风,而三十合战平乐进,也说明了凌统即便可以跻身一流大将,也属于比较靠后的。
另外,凌统在与乐进大战时,曹操曾命曹休放冷箭,凌统战马中箭被掀翻,眼看就要身死,亏了甘宁一箭射中乐进,至此凌统与甘宁摒弃前仇,结为生死兄弟。
值得一提的是,凌统统兵也很在行,曾短暂替周瑜统军,可见其除了冲锋陷阵,统率能力也不错,不然也不会让心高气傲的周瑜高看一眼。
我相信很多人会把周泰放在第二位,在苏州评话三国的二十四名将打油诗中,甚至都提到了周泰。但是我觉得周泰勇猛、悍不畏死为他加分不少,他的硬实力不会高过凌统。
周泰曾斩杀过战五渣张南,击退过曹仁,并且在乱军中先救孙权后救徐盛,遍体鳞伤依旧死战不退。射死甘宁的蛮王沙摩柯也被周泰二十合斩杀。
看似战绩不错,实则不是很有说服力,冲阵虽然很猛,但是演义中冲阵之后完好无损的也不少,而且联手韩当三十合战平许褚,许褚还游刃有余;夷陵之战,面对后辈关兴、张苞的叫阵也未曾出战。
两员老将的实力伯仲之间,照周泰相比不遑多让,不过各自特点不同。
程普属于“稳”,而黄盖属于“狠”,从气势上讲,黄盖看起来更凶,而从战绩讲,程普更好。
程普使一条铁脊蛇矛,曾在汜水关枪挑胡轸,另外还和江东顶级大将太史慈战三十合不分胜负。而黄盖也有箭射文聘的表现,特别是在赤壁之战,无论怒斥群儒还是献上苦肉计,并为此献身,都让人肃然起敬。
另外,他们都有击败黄祖和蔡冒的战绩,个人认为整体来二人说伯仲之间,如果一定要分排名,程普在前。
韩当是十二虎臣的分水岭,在其之上的都是能与一流大将有一战之力的人物,在其之下的基本都实力平平,甚至可以说战五渣。
韩当独自与人斗将的战绩不多,另外还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作为最早一批东吴大将,韩当既没有“老”的交代,也没有获得超然的地位,感觉不像程普、黄盖那样拥有很高威望,整体来说属于二流武将。
丁奉的实力其实一般,关羽命廖化突围求援时,曾命关平护送。而当时拦截的就是丁奉,结果被关平杀得大败,可见丁奉硬实力不够,不过考虑到关平能三十合战平庞德,而且护送廖化突围是拼死命,所以丁奉的这份战绩也不算太糟糕。
而他的高光期却不可小觑,老年成了扭转乾坤的关键,杀死了韩综、桓嘉。同时,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威震江东都张辽是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因此重伤不治。
其实《三国演义》已经拉低了丁奉,在历史上,丁奉是出名的骁勇善战。
完全是矬子里拔大个,他们的硬实力未必强得过其他几位,不过有还算有高光的时期,所以排在这里。
董袭没多少戏份,不过杀了严白虎;徐盛属于智将或者说儒将,冲锋陷阵其实并不是太擅长,敌不过冲阵的曹仁,还被围困需要周泰救,不过后期单挑胜过曹休的先锋,被其称作“勇不可当”,可见勉强还能看。
潘璋抵不住关羽三五合,对战黄忠数合之后料敌不过,而且后期面对关兴都犹如惊弓之鸟,被一路追杀,最终身死。
蒋钦同样不三合就抵不住关羽,败阵而走;陈武更惨,虽然在孙策平定江东时,他曾斩杀过两员杂鱼将领,不过在与庞德对战时完全抵挡不了,败逃时还被树枝刮住,使其为庞德所杀。
综上所述,以《三国演义》为基准,我心中十二虎臣的排名及武力值依次为:
甘宁 95凌统 91周泰 89程度 88黄盖 87韩当 84丁奉 79董袭 77徐盛 77潘璋 76蒋钦 75陈武 74其他网友观点东吴十二虎臣一说,源自《三国志》。他们的确是根据资历、在吴国的地位,综合排出的名次。具体次序如下:1程普、2黄盖、3韩当、4蒋钦、5周泰、6陈武、7董袭、8甘宁、9凌统、10徐盛、11潘璋、12丁奉。既然是根据正史做出的排名,那么根据他们的武力值高低重新排名,也需要参考正史资历。
一、太史慈:太史慈不但为人忠义,他还曾与小霸王孙策正面交战而不落下风。史书对太史慈武艺的评价是: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太史慈归降孙策后,曾相助孙策荡平江东。论武艺高低、论资历太史慈都应该是东吴第一将。孙权成为东吴之主后,特意让太史慈管理东吴南方,以他来制衡刘磐。可见太史慈,就是孙策留给孙权的托孤武将。
二、周泰:孙权身在宣城时,兵不过千的吴军遭到了数千山贼的偷袭。就在孙权准备上马逃命时,一众山贼拍马杀到。众将惊呆之际,是周泰冲入贼军之中,拼死奋战,才救下了孙权。因为此战周泰身中十二处创伤,被感动的孙权对周泰说道:将军真乃一员虎将,你我君臣把酒言欢,将军身上有一处创伤,孤就敬将军一盏酒。身受重伤的周泰,竟然真的饮完了十二盏酒。这就说明周泰不但身体底子好,主公陷入危机时,他还能奋不顾身拼死一战。在战场上,拥有一决生死勇气的周泰,应该配得上东吴第二猛将的称号。
三、甘宁:年轻时的甘宁是一位孔武有力的游侠。甘宁统率数百锦帆贼,不但曾夜袭过曹营,还让关羽有所忌惮。逍遥津之战,面对吴军溃败的局势,是甘宁、凌统拼死断后,才让孙权没有丧命在张辽手上。
四、凌统:如果说其父凌操是三国二流猛将,那么能够正面对战甘宁,且不落下风的凌统,就是当之无愧的东吴一流猛将。带领吴军迎战黄祖时,凌统曾一舟当先,斩杀黄祖麾下将领张硕。逍遥津之战,又是凌统据桥而守断后,才让孙权得以逃脱、活命。可以说凌统是一位打架不要命的猛将,他的战力是和甘宁旗鼓相当的。五、董袭:史书记载,董袭其人身高八尺,武艺过人。在讨伐山贼时,董袭曾冲入敌阵,当场斩杀黄龙罗、周勃两员将领。讨伐黄祖时,董袭又携手凌统乘舟,冲锋突袭对方的蒙冲船。濡须之战{攻打曹操},如果不是夜遇暴风董袭也就不会英年早逝。六、丁奉:史书记载,丁奉其人骁勇,数次争斗都能战胜敌人。高亭之战,丁奉曾亲自跨马持矛,冲入敌军战阵。最终丁奉不但斩敌无数,还缴获了大量物资。这些都说明,丁奉的武力值不低。
七、韩当:史书记载:韩当弓马娴熟,臂力惊人。韩当曾率领数百解烦军攻破过丹阳城。东吴解烦军相当于曹操麾下的虎豹骑,是一支特种部队。韩当没有两把刷子,能成为东吴特种部队的指挥官?编者甚至觉得,韩当勇武不逊色于凌统,箭术不逊色于黄忠。
八、程普:老将程普,早在孙坚父子讨伐董卓时,就效力于军中。能与吕布争斗的孙策,在攻打祖朗时竟被敌人击败。当时要不是程普和另一位不知名的将领拼死掩护,说不定无法撤退的孙策,会就此损命战场。由此可见程普不但资历老,武艺也只逊色孙策半筹{年老体力下降}。九、黄盖:黄盖的光辉时刻,就是赤壁之战时起到的卧底作用。被周瑜打成重伤的黄盖,竟然没过多久,就能生龙活虎,亲自率军偷袭曹军,可见黄盖的身体底子有多好。三国中又有几人胆敢,卧底数十万曹军之中呢?单凭舍生忘死的勇气,黄盖都能算是东吴一员虎将。
十、徐盛:徐盛年少时就以勇武而闻名于乡野。他曾以不到二百部曲和黄祖之子黄射对决战场。最终徐盛三箭惊走了黄射,由此可见徐盛的箭法十分出众。十一、潘璋:潘璋虽然擒拿过关羽父子{斩杀关羽父子的是潘璋部下马忠},但当时的关羽父子已经几度与曹魏名将正面硬钢,同时吕蒙还在关羽父子身后发动偷袭。可以说潘璋能取胜关羽父子,多少是有些胜之不武的。
十二、陈武:身高七尺的陈武是孙权的贴身保镖。陈武死后,孙权曾下令让自己的爱妾为陈武殉葬。这就足见孙权对陈武的喜爱。能够成为孙权的贴身保镖,也说明陈武的武力值不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