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有多少钱
在中国,有多少钱,算是一个有钱人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熊猫投资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不同时期,国人对于有钱人的定义不一样,在80年代,万元户就是有钱的代表了;在21世纪初,这个标准提升到了百万;而如今没有五百万的资金,不敢称有钱。当然这个标准依然是很宽泛的,因为我国的幅员辽阔,不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入很大,比如在上海北京,500万元甚至无法全款买一套房子,而在甘肃青海,100万元买一套房子完全没难度,在上海北京,500万元你算不上有钱人;但是在甘肃青海,500万元绝对算得上一个有钱人了,所以关于有钱人的标准,其实很难从一个具体的数值去定义,而应该从一个多维度的角度去定义。
要称之为有钱人,总不能连自己的住所都没有,所以拥有一套所在地属于自己的房子是有钱人的最低标准,而且作为有钱人,房子不能太过于蜗居,如为城市套房,最少150平方米以上,如为农村,最少为是套三层数百平的的小别墅自建房。
目前国内有房子的人其实不算少,但是绝大部分都背有房贷;有房子又没有背负房贷的则不多,毕竟当前国人的工资水平对于国内的房价而言,确实微不足道。作为有钱人,最少要满足的一点就是没有房贷,所以拥有住房且无负债,是成为有钱人的第一标准。
作为一个有钱人,拥有一辆自己出行的代步车是必须,车辆不要求多豪华,但也不能太过于寒酸,从目前的社会经济水平来看,二三十万元的代步车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数值;拥有车辆,不说车库,但最少要有一个匹配的车位,总不能作为一个有钱人还在租车位,而且与住房样,上述车辆及车位同样不得拥有负债,这点算是有钱人的第二标准。
在有车有房没负债的情况下,还能拥有存款,在这个社会实属不易,不过拥有一定量的存款,同样比较宽泛。正如我们开头所说的,国内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消费水平不一致,所能留存的资金出入就会一不致。如果从全国的平均水平来看,你的存款满足人均消费性支出即可,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均消费性支出金额为21210元,按照4%的理财收益率计算,每年要产生这个收益,差不多需要53万元的本金,考虑到通胀问题,有个60万元左右的存款,基本达标。
从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要想算有钱人,最少要符合上述三点要求,才算得上是有钱人。以一个四线城市为例,一套150平的房子大概需要100万元;一两中档轿车及车位大概需要40万元左右,最后在加上60万元的存款,总计约为200万元,也就是说你在一个四线城市有个200万元就可以算是有钱人了.由于不同的地方标准不一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大致测算一个数值,看自己是否属于有钱人了。
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不少优良的传统在我国传承至今,其中一项就是储蓄。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经济还不太发达的时候,为了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很多人都在家里悄悄“囤粮”。而经过百年的变迁,积谷防饥的习惯逐渐演变成了存钱。
过去是“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现在是“手里有钱,心中不慌”。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后,很多人都萌生了存钱的意识。
据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居民储蓄意愿增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达到50.8%。这也导致了中国银行卡数量的不断增加。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我国已开立银行账户共有133.81亿个,发放银行卡91.83亿张,人均持有银行卡6.50张。
然而虽说我国的储蓄率非常之高,但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我国的负债率在近年来也在不断攀升。随着先进消费理念的盛行,我国似乎快要失去“储蓄大国”的称号。据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负债总额已达200万亿元,人均负债14万元。目前,80后人均负债22万,而1.7亿的90后群体人均负债12.8万元,需要攒18个月的工资才能还清债务。
说到这可能就会有人问了,为什么数据显示中国人又有存款又有贷款呢?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好解释,因为上面的数据采用的是一个平均值,只能作为参考。就像是把国内有钱人和普通人平均起来,那么自然这个财产数值就上去了,所以,其实大部分普通人的真实情况是处于负债状态的。
现如今,我国正在逐渐进入一个全民负债的时代。那么,我们这个曾经的储蓄大国,是如何变成现在的负债大国的呢?央行公布的数据中人均14万的负债都来自哪里?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的房价一路上涨,现在以万字开头的房价已经不是个例。参考胡润2020全球房价指数,宁夏、山东、广东等7个城市进入全球房价涨幅前50名,其中西安、徐州、大理等城市连续三年涨幅超过30%,此外,根据58个城市和安居客发布的2021年11月全国住房指数报告显示,2021年11月,全国65个重点监测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均价分别达到17415元/平方米和16840元/平方米。
因此,如果你想买一套房,就算是小户型,总价也是轻轻松松上百万,足以把一个家庭里的6个钱包全部掏空。而买了房之后,房贷又会成为家庭非常大的债务。央行有数据显示,现在房贷已经占到中国城镇家庭总负债的75.9%,大多数人的收入都用来养房子了。这样一来,别说存款了,负债才是常态。但即便如此,买房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有房才算有家。除居住属性之外,房子还涉及教育、养老、户籍等方方面面,所以买房已经成为现如今年轻人赚钱的主要目标。
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是没有医疗保障的,特别是农村居民和灵活就业人员,万一生病住院,家里没有积蓄,就只能借钱看病了。此外,即使城镇职工有医保,但医保报销范围也是有限的,许多进口特殊药品或医疗设备不能通过医疗保险报销,只能自费。
随着西方思想的不断涌入,我国很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西方的超前消费生活,崇尚及时享乐。不仅花的钱越来越多,而且买的东西也越来越贵。在此背景下,不少金融机构也看中了年轻人债务消费市场这块“大蛋糕”,并纷纷开设此类业务,将资金借给需要消费、收取高额利息的年轻人。目前年轻人的债务消费主要包括信用卡透支、花呗、京东白条等。
根据相关部门的相关数据和统计结果来看,现如今我国的90后群体大约有1.75亿人,其中90%都通过欠款来进行超前消费。对于这样的情况,专家也表示,超前消费带来的消费贷款其实比住房贷款更值得警惕。因为用于购房的贷款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行为,而单纯的消费贷款引发的贷款危机的风险会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前不久“墓地贷”“彩礼贷”的突然“走红”,在引发全网讨论后,超前消费带来的“信用链”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对此,中央媒体发生,要制止这种过度借贷的不良社会风气。
虽然很多人觉得未来自己的收入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除去房贷、车贷和必要的生活开支之后,我们还可以剩多少钱?虽然超前消费满足了我们暂时的“快感”,但没有存款真的有“安全感”吗?你是否能像你的父母一样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套房子的首付?总的来说,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就可以大大减轻自己的压力。对此,大家有什么想法?在刚刚到来的2022年,大家是处于“储蓄状态”还是“负债状态”呢?
年关将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花式晒账单环节,不管是某宝某猫的年终盘点,还是各路银行的存在感大比拼,朋友圈里刮起的炫富之风可谓一年堪比一年盛。
当然,银行往来流水从来不会显示你的真实结余,而那逆天的消费总额究竟刷爆了多少张信用卡?更是无从知晓。
不管账单尾数有多少个零,即将返程的“翠花”和“二蛋”们开始惶恐不安,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七大姑八大姨的终极灵魂拷问:“过去一年,自己到底余下了多少钱?”
这是一个堪比“哥德巴赫猜想”般艰难的送命难题,好在咱们伟大的统计局面对这类灵魂拷问从来不迷糊。
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年初的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存款6.56万,比2019年增加0.75万元。
最新的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2.62人。按户均人口测算,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普通居民家庭存款新增1.9万元。
从年头忙到年尾,你的存款余额是1万?2万?还是可耻的负数?中国到底多少家庭,一年能存下超过1万块钱?本文带你探究中国家庭的储蓄之道。
2021年中,国家统计局在其官网发布《中国统计年鉴2021》(后简称《年鉴》)。《年鉴》详细披露中国各个阶层人士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该是目前最权威的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参考依据。
相较于知乎头条遍地的“刚下飞机、大厂P8、年薪百万,全款买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得更加真实且冰冷。
2020年,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868.8元。20%的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0293.8元,虽然相较2014年,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幅达到可观的65.75%,但其全年收入依然仅是高收入群体的十分之一,差距十分巨大。
《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5.64亿的人口,每个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一千余元,甚至更低。
按每个家庭2个正常劳动力计算,中国超过5亿人口,家庭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内,这是一个广大而又真实的中国低收入人口基数。
去掉高收入和低收入,我们再来看看40%的中等收入家庭的收支情况。2020年,40%的中间收入组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26248-41171元区间范围,如果换成月均收入,按每个家庭2个正常劳动力计算(年可支配收入除以12再乘以2),也就是每个月4300-6800元左右。
综上所述,中国14亿人口,其中40%的家庭每个月收入不足2000元,还有40%的家庭每月收入4000-6000区间,最高收入的那部分20%的家庭每个月收入6600元以上。
另一组和税务相关的数据可以佐证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收入现状。每年有资格缴纳个税(收入超过5000元且扣除所有减免后)的合法中国居民,最新一次统计的数据是1.27亿。
中国幅员辽阔,只看人口基数不看地域,那肯定是不行的。统计显示,中国东部地区的2021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1239元,是最低的西部地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416元的162%,东西部差异明显。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上海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72232元,其次是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全部超过4万元。也就是说,想挣钱,还是得去一二线的大城市。
通过上面的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每个月能挣3000-6000左右,在这个区间的小伙伴,恭喜你,已经跑赢超过50%以上的国人。如果你在一线大城市,可以挣得更多。
那在当前的收入条件下,中国每个家庭一年要花多少钱呢?根据权威媒体的问卷调查显示,生活及食品开支,房贷、子女教育费用,交通出行、健康是中国大多数家庭每月主要的开支项目。
《年鉴》显示,如果你一个月挣5000块(这确实是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的收入现状),30.8%花在吃上,也就是1540元。23.1%花在住上,也就是1151元,这两开支笔,直接让你手上的收入,缩水了2309元。
除开衣食住行这类的固定开支,子女的教育是国人愿意重金投入的领域,即使在双减的氛围下,也依然以20%的占比成为中国老百姓愿意持续增加消费投入的重点领域。这剩下的2309,再被划走1000元。
现在的80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都有4个老人的赡养义务,日益紧迫的养老需求以及人到中年逐渐新增的慢性疾病的困扰,健康成为疫情环境下国人重要的消费领域,医疗健康消费在居民消费开支中的占比为15%,也就是750元。
扣除衣食住行,再扣除教育和医疗,5000元的月薪立刻缩水到了500元左右,一个两口之家的双职工家庭,一个月下来节衣缩食,抵御无数优惠后省下1000元,到最后年底,才能攒上这区区1万余元,难吗?实在是太难啦!
对近半数国人来说,一个家庭1年攒下1万元,虽说有点紧巴,但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任务。那么,你所在的城市的人均存款规模,在全国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水平线呢?
2020年,全国人均存款超过10万元的城市一共有18个,其中北京、上海高居榜首,北京更以20万的人均存款额度傲视群雄。存款榜单中,以华北东北为首的北方城市占了三分之二。
值得注意的一点,京津地方的居民不仅热衷储蓄,每年的新增存款余额也已领跑全国,天津以26300的新增存款领跑全国,北京则屈居第二。榜单的另一面,部分华南城市的新增存款余额直接出现负增长。比如深圳人均消失1.3万,堪称“负翁”。
看来北方人相对南方人,爱存钱,更能存得住钱。南方人则相对更会花钱。当然,要说南方的城市居民存不住钱,也许有失偏颇。南方人投资理财的意识强,钱更多放在股票、基金、房产上,北方人则相对传统保守,存银行是北方人更中意的选项。
在这份全国居民储蓄排行榜中,有一个省份的数据让人惊叹,那就是浙江。相对于其他省份,浙江全省100%的城市均跻身前百名。也就是说,浙江人又能挣钱,家底也最丰厚,难怪浙江被国家指定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藏富于民的浙江有这个底气。
同时排行榜也告诉我们,广东虽然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但是省内的贫富悬殊也是最大的。相当多广东城市的居民人均存款,排在百名开外。
排在前面的深圳广州佛山,大量的居民将钱从储蓄中取出投入了房产,深圳的人均存款降幅全国第一。口袋越来越瘪的深圳人,焦虑感应该会比较强。
作为储蓄大国,存钱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最为朴素的理财观,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血汗钱,只有存在银行最为靠谱。但随着愈演愈烈的通胀预期,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储蓄,选择高负债来抵御通胀压力。
这是一条向美国学习的思维模型。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任何一个美国人的家庭,急用钱时拿不出1000美元的现金。
如果说中国人一年到头存下一万人民币是一个无比艰巨但还可以够得着的任务,美国的老百姓,到年底想拿出1万美金,绝对更是难上加难。
高负债和高储蓄之间,老百姓究竟该如何选择?在宏观经济条件不是太确定的今天,我们既不要涸泽而渔,做与自身经济实力不太适配的超前投资与高杠杆投资。
也不要按部就班,守着银行定期存款吃那些必定会跑输通胀的微不足道的利息收入。
所以千万别小看咱们这些一年能稳定攒下一万元余钱的家庭,这可是妥妥能够跑赢50%以上的中国居民,足以称之中国标准的“中产阶级”!要想让手边好不容易存下的资金能够保值增值,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理财筹划。
这一万块钱里,有4成是家庭的应急救命钱,不是十万火急,基本都不会动。这部分资金,有人喜欢存银行定期,有人喜欢放在货币基金,有人喜欢买些稳健的债券,目前相对稳定保本的投资理财产品,基本可以做到3%-4%的年化收益,跑赢官方公布的CPI数字,基本问题不大。
再有三成,不妨选择收益更高一些的指数基金定投。定投通俗来看,类似我们在银行里经常听到的零存整取,有懒人理财之称,非常适合没有太多投资经验的小白学习参与。
相对于股票等一次性投资收益,定投可以规避人性中“追涨杀跌”的固态思维,具有长期储蓄的特点,可以平摊投资成本,降低理财风险,而定投指数基金,则更具有长期增长的稳定性,长期定投的收益,因为消除了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正常可以达到5%甚至更高。
再有三成,则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及理财经验,选择一些稍微激进一些的投资组合,比如投资一些蓝筹股,或者打打新股等等。这部分的投资,就完全考验个人的投资理财水平和风险控制水平。收益往上能达到20%,往下,则是本金亏完,上线均不封顶。
对于普通人来说,本金原本就不多,对于高风险的投资千万不要重仓投入,如果仓位仅有三成,很多人的心态相对会放松一些。这里提醒的是,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任何时候,都要守住自己的本金,赌徒心态要不得!
任何一个家庭,只要坚持4:3:3的投资理财的组合,就有机会让手中的钞票不会变“毛”,抵御好通货膨胀对自己资产的影响。当然这个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大家的投资理财经验的增长,可以做适当的调整。
在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收入差距过大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是收入差距过大在经济和社会政治层面的集中体现,也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在贫富悬殊问题上的积重难返,当2021年,国家重新提出“共同富裕”的口号时,才会引发如此广泛的社会探讨。
投资、进出口、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消费越来越低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愿意花钱。消费这台发动机停滞不前,和普通劳动者收入增长趋缓密切相关。
我们在谈到底有多少中国家庭一年能存1万块钱,这钱该怎么花,怎么存。实际上,全国50%以上的家庭即使想尽一切办法,都余不到1万块。这时候首先想做的,肯定是削减那些不那么重要的开支。
只有把蛋糕做大,提升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例,让不断壮大中等收入家庭一年能积攒到1万块,国内的消费市场就能稳步启航。收入的增长带动消费的增长,消费增长的背后,则是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好的经济成长,两者,相辅相成。
当下的中国的家庭,60%的资产以房产作为呈现。当中国的家庭能从房贷、从孩子的补课费中抽离开来,存下更多的钱自然不在话下。这其中,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非常敏感且重要的领域。推动房地产领域的深度改革,事关每个家庭的钱袋子。
对每一个城市小家来说,往往有着很多的个体化焦虑和困惑,为什么薪水和自己的工作强度不成正比?为什么努力奋斗到头来幸福感却没那么强?为什么一辈子为银行打工就为一个90平米的小窝。
人潮涌动的地铁,夜深人静的格子间,车水马龙的红绿灯下,城市里的亿万螺丝钉们一面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他们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带来了中国国力四十年来的螺旋式上升,他们值得憧憬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越平等的社会,收入增长越快,因为每个人向上跨越的通道并未被关闭。大到社会,小到每一个家庭,努力把蛋糕做大,不抱怨,不浮躁,完成一年一万的这个小目标,每个家庭的幸福感,就会成倍的提升。
努力挣钱,快乐消费,用心积累,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每一天,每年积累一小点。我们终将活成自己期待的那副模样,而整个社会,距离共同富裕,也就更近一步。
上一篇:37岁离异女学什么好
下一篇:小米10电池容量_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