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热点 > 正文

不喜欢专业怎么办(大学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怎么办-)

摘要: 不喜欢专业怎么办(大学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怎么办? 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大学转专业难吗?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怎么办,下...

不喜欢专业怎么办(大学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怎么办?)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大学转专业难吗?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怎么办,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致用教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不喜欢专业怎么办(大学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怎么办?)1

今天和大家聊聊关于大学转专业的相关内容,部分同学可能因为分数不太够,在填志愿的时候就只上了某个大学相对比较冷门的专业,或者是被调剂到了某个比较冷门的专业,这时候大学的转专业政策,就可以帮助同学重新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首先我们看转专业难不难,这应该也是同学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其实转专业难不难不能一概而论,转专业大致可以分成这么几类,

一、冷门专业转热门专业,这个难度相对比较大;

二、冷门专业转冷门专业,这个比较容易;

三、热门专业转冷门专业,这个也比较简单;

四、热门专业转热门专业,这个难度比较大;因为大学转专业有名额限制,热门的专业,大家都想转,因此竞争会比较激烈,冷门的专业,大家都想转出去,这个转专业就比较简单。

这时候可能有同学会问,热门专业为什么不多分配点名额呢?这个问题问得好,如果说所有人都去学这些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就没有人学,这个专业也就该取消了,所以得维持学科的均衡发展,“百花绽放!”

说完了转专业的难度,我们来说说转专业的要求,同学们在入学时一定要多看看学校发的《学生手册》,这些内容《学生手册》上全部都有写明,每个学校的转专业要求都有区别,有些要求文科不能转理科,或者文科不能转工科等等,这里和同学们主要讲一下大部分学校转专业的共性要求。

一般情况,转专业都是在大一上学期结束后进行,必须得满足相关的条件,综合素质成绩在全年级前30%、20%,或者10%,这个综合素质成绩包括各个方面,比如考试成绩、义工达标状况、还有大一上学期获得的一些奖项和荣誉情况等等。当达到要求和条件后,就可以参加转专业的考试,比如英语专业,规定这次转专业一共20个名额,其他各个学院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同学,教育学院有11个同学符合转专业的条件,机电学院有35个同学符合转专业的条件,其他学院有30个同学符合转专业的条件,这些人一起参加统一的英语专业的笔试和面试,择优录取,最终只有20个人能够转专业成功。

看到上面的这些例子,部分同学或多或少心里有点打退堂鼓,就想着说,哎,这转专业也太难了吧,要求这么高,名额就只有这么一点,这谁转得过去?同学们先不要着急,给大家几点建议:

首先,读了大学以后,大部分的同学学习并没有高中时那么拼命,那么认真,那么刻苦;因此想转专业的同学只要在大一第一学期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获得转专业的资格一般没问题,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一定要相信自己;当获得了转专业的资格以后,着手准备所转专业的笔试和面试,热门专业的竞争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激烈的,同学们转热门专业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另外,不一定要往学校最热门的专业转,可以选择一个相对来说不错,并且自己也比较喜欢的专业转,这样转专业的难度就没有这么大;

其次,要转的专业所考试的内容不会,应该怎么办?这个一样比较简单,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而且是大一学期,专业的基础知识没有壁垒,网上都会有专业课可以看,基本上都能搜得到相关知识点,学习完这些专业课和知识点,和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相比差不了多少;另外同学们也一定要找转专业成功的学长学姐问一问,笔试考些什么,面试考些什么,把真题要过来,因为转专业考试大部分的真题都可能会重复考,真题的内容全部都是重点,很大机会再次考到,再就是去找所转专业学院的同学,问问老师上课时划了哪些重点,布置了哪些作业,这些也需要学习;

再总结一下,一是找转专业成功的学长学姐要笔试和面试的真题,再就是问所转专业同级的同学上课的重点以及作业,只要把这两点做好,转专业其实并不难;最后大家如果想要转专业,一定要多看看学校发的《学生手册》,提前规划,尽早准备。

关注致用教育,我们共同成长

不喜欢专业怎么办(大学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怎么办?)2

进入到大学之后,学生们也会发现课程多了起来,必修课还有选修课都是五花八门,各个类型的课程全部都有。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新兴的专业也是非常新奇,表面上看起来不正经,但实际上却非常受学生们欢迎,前来报名上课的学生也比比皆是。

高校里看起来“不正经”的专业,实际上却很有人气,报名的学生多

如今有很多专业,家长们看了都是一头雾水,根本都没有听过是干什么的,还有一些专业听名字就很不靠谱,不过00后们可是勇于尝试的一代人,有些看似不着调的专业,还真的是很有趣。

电竞专业:如今随着电竞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这个行业的人才也是不断涌现,各个高校也都开设了这一专业,就连中国传媒大学也设立了电竞专业。

有很多爱玩游戏的学生都对此特别感兴趣,不过要知道电竞专业可不光是打游戏,还涉及到赛事运营、解说管理等等。

每个行业都有其专业性,不要小看了这一行业发展,随着电竞热门的兴起,此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薪资也是非常高的。

美食专业:民以食为天,烹饪专业确实常见,不过现在各类小吃也开始自立门户成专业了,比如螺蛳粉专业还有辣条专业,这都是很典型的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专业。

把每个地方的特色发扬光大。有很多吃货学生对这类专业非常感兴趣,自然是纷纷前往报名体验了,上课还能吃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简直是太美好的选择了。

酿酒专业:有菜必有酒,除了上面的美食专业之外,贵州茅台学院的酿酒专业可是吸引了不少学子的目光,上课还能喝酒真的是让人想不到。

高校都是禁酒的,但这个课程却可以喝到红的、白的、啤的,对于有酒瘾的学生来说还真挺适合的。

学生心中的神仙专业,报考时还需谨慎

这些专业看起来很是有趣,也都击中了学生们爱玩的心理,不过在选择专业,报考的环节中,学生们还是要谨慎的。

虽然说这些课程人气很高,但是有几个是真正了解了专业的细则呢?毕竟专业的选择还是决定着未来的发展方向的。

自身的兴趣爱好确实是一方面的考量,但是就业问题也需要学生们思索,每一个专业对应的就业方向还有未来的薪资待遇等,都是要理智且理性看待的

如今职业的包容性越来越强,选择也变得多样化起来,不过学生们要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不管是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对应的人才需求是不是满溢,每个专业都是有其一定的利弊。

学生们还是要仔细了解专业的方向与内容,不要光看名字有趣,就草率决定。

有些有趣的课程可以在进入大学之后,报名选修课,这样也同样会丰富大学的日常生活,依旧也是可以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学生在选专业时,不要陷入这些误区中

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学生们都是非常纠结,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样,在为未来做决定之时,千万不要陷入到这些误区中

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很多学生不知道报考什么专业适合,就会选择一些热门的行业,认为这类型的专业至少毕业收入高,要知道热门专业很容易造成人才饱和,未来可能竞争岗位非常困难。

还有一点需要学生们注意的是,高薪的专业不代表你能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所以说不要盲目地看到那边风大,就跟风走。还有很多人直接把选择权交给了父母,缺乏独立性。

完全凭兴趣选择:还有很多同学把热爱当事业,认为只要自己喜欢,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不过很多人的爱好可能只是当下的“三分钟热度”,根本不去了解这个专业还有这个行业的趋势动向,仅凭外界的一些评价就去下定义,很容易最后导致失败。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学生们一定不要凭感觉决定,多去做做功课研究,像是该领域专业有熟知的人,也可以向这些前辈去请教经验,要为自己的求学之路认真负责

这世上没有什么是轻松的,想要收获好的未来,就要靠现在的行动付出,好好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认真规划、目标清晰,把自己的舵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向着前方勇敢航行!

【今日话题】

你还见过哪些高校开设的新奇专业?

不喜欢专业怎么办(大学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怎么办?)3

北京语言大学。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据媒体近日报道,在过去5年里,一个名叫“公共事业管理”的本科专业,已从83所大学的招生计划中陆续消失了。消息一出,随即引发相关议论。

大学对其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本属正常,尤其是一些不能适应社会变化需求和就业率过低的专业。据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透露,仅2021年度,我国大学撤销的专业即涉及804个专业布点。

但在相关材料中,公共事业管理被明确为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兴专业,其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公共事业单位,包括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实际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样一个“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兴专业”,设立至今仅20余年,为何突然就被众多高校陆续撤销了呢?这值得我们从专业本身的优劣、高校增减专业的现实逻辑等层面更多思考。

2021年9月7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落幕,来自北京建筑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合影留念。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对于学生其实是一个好专业

总的来讲,作为本科专业的公共事业管理,在文科中是比较“硬核”的。无论是名校还是二本,读这个专业也基本不亏。

相比文史哲专业的学生,一旦不喜欢文史哲,向别的领域转型代价很大,而学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向其他领域转型、深造的代价可能是最小,可谓“进可攻、退可守”。正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体系,奠定了这种深造和转型的优势。

因为,公共管理学比经济学更有人文关怀,有关法律、政治和社会公平的知识,教学计划中也多有安排;相比社会学和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又安排了更多的经济学和数理统计类的课程。

也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如果愿意向经管领域转型,算是顺理成章;如果愿意进一步深造,进入研究领域,那更算是基础厚实,也更有条件汲取定量与定性研究两方面的营养。

诚然,公务员招考等在岗位专业要求上没有给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别对待,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仍然可以凭借其属于管理学这一大类,有资格竞争大量的管理学类岗位。

2021年3月31日,北京西护城河边,助老志愿者带独居老人“遛弯儿”。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被大学撤销与社会认知有关

既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不差,但为何突然间被高校大规模“抛弃”了?这有专业本身的问题,有社会认知的原因,更有高校运行现实逻辑的影响。

诚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不理想,但这是目前所有人文社科类专业共同遭遇的困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情况至少不是最糟糕。

在教育部就业率较低专业的统计中,公共事业管理是“常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就业的统计口径。高校的就业率,通常包含升学和就业两种。如果一些专业实际就业率很低,但升学为研究生的比例高,那该专业仍会成为“高就业率”专业,比如历史学。但公共事业管理并不属于这种情况。

其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政治学、法学和经济学的课程虽然不少,社会学的理论也有所接触,但用人单位在招聘学术型人才时,很自然会地想到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专业,而极少会想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也构成了公共事业管理在就业市场上的不利因素。

还应该意识到,一个专业的撤销与否,主要由高校自己决定,招生分数是与就业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因素。

但对考生和家长来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识别度很低,不明其所以,也鲜有报考,最终导致该专业经常拉低相关高校的招生分数线。而无论就业率还是录取分数,都是校内相关部门绩效评价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被撤销的“公共事业管理”多被“行政管理”取代。其原因就在于,行政管理专业字面上就具有明显的辨识度,家长一般更买账。但事实上,两者的教学团队和教学计划变化并不大。

2022年8月11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工作人员对旅客进行核酸查验。疫情特殊时期,更加考验公共管理能力。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当前需要更多公共管理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积累了方方面面的“硬骨头”问题。而破解这些问题几乎无一不是公共管理研究的职责所在。

如财税问题,多征税能直接增加二次分配,但税收政策设计不当,也可能伤及企业经营者,企业倒闭或企业家收缩投资又会导致工人失业,失去收入。这就是典型的公共政策问题。

再如人口政策方面,如今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社会保障缺口如何填补,对生育的鼓励政策如何有效,会否造成对不生育群体的歧视?包括疫情背景下,鼓励复工复产和坚持防疫之间如何选择合适的度?这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相比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公共管理学其实更对口。

特别是在重大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上,公共管理学的视角是最具建设性和操作性的,也是最能解决民众利益的学问。

所以,在我国转型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前情况下,大学更应该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坚持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争取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认同与支持。

当然,办好一个专业不是一所高校和一个学科就可为的。对国家人事部门而言,可以在规划公务员招考时,适当对公共管理倾斜,一些行政性、非专业性的岗位,可以更多开放给公共管理专业,以此促进专业竞争公平。

在教育学科评价方面,也不应让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与研究性更强的学科执行一个标准。与此同时,还应支持在实践领域卓有成就,又非学院派的专家学者进入教学过程,切实提高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务能力。

对相关高校来讲,公共管理类专业开设时间短,在学生培养上有短板,可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比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的多元化背景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优化培养计划并有效执行,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公共管理既是一个交叉学科,同时又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安排。无论顶尖名校,还是普通本科,都有机会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和区域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

总之,作为一个教育大国,我们没理由不把公共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办好。而培养更多公共管理的优秀人才,不仅是让公共管理学知识反哺社会,也必然有利于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撰稿 / 孔德继(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吴兴发

上一篇:三扇门的故事有哪些-

下一篇:DKP是什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