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事物有什么变化
探索复杂性思维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路径,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发展瓶颈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仅和个体发展密切相关,还和社会的发展有所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系统性的视野,随着其演化过程复杂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也产生变化,因此,须以复杂性思维重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系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元素演化的过程,并从微观角度切入探讨复杂性思维的现实应用情景。
什么是复杂性思维?复杂性思维是和简单性思维相对应的概念,复杂性思维关注事物不同层面的特征,如多元素性、多层次性和多变性等,并探究事物内部、事物间非线性的关系。构成事物的要素有许多,其中大部分要素是无序的、潜在的且具有偶然性的,复杂性思维基于差异性、多样性理解不同事物运行与联结的原则。复杂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复杂系统将复杂性思维视为主要探究方式,并依据复杂性思维对各类简单思维进行解释、还原,从这一角度看,复杂性思维具有开放、非线性和整体的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也应当秉持整体性思维与理念,将不同事物串联起来,对其进行整体性考察。
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因素众多,本身是相对复杂的教育系统,在该系统中渗透复杂性思维有助于开辟认识大学生特征的路径,并更有效地面向大学生开展工作。大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发展的增速阶段,复杂性思维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看待社会事物、人生经历的视角,并为他们提供更具体的方法论指导。传统的简单性思维难以真实呈现思想政治教育所涉领域的现实情景,复杂性思维能克服这一弊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与此同时,复杂性思维具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个体的特殊性,因而包含对学生和教师特征系统化的认识,这与复杂性思维显露出的非线性特征不谋而合。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应当关注学生作为个体的发展特性,通过复杂性思维全面认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促成共性和个性目标的融合。
复杂性思维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路径
融合整体思维,增强合力效能。从整体性的角度把握,并从微观层面切入考察思想政治课程,关键是要将原本联系不密切的各要素视为整体,从全局出发把握不同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依赖的关系,使不同要素形成合力。一是需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学目标,并将其与涉及的教学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从微观角度看,教材、学生和教师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该系统中,环境、文化和价值观等因素也不容易忽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系统中,多要素参与要求教师以整体思维考察问题,从整体出发探寻完成课程目标的正确路径。教师需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结构和认知特征,围绕不同教学要素进行协作,让不同要素相互作用的整体效果展现出来。为此,教师必须找准自己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定位,认识到自身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同时是知识和技能的生成者、引导者和构建者。并考虑影响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要素,确立与现实教情符合的教学目标,谨慎、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使自身的各种教学行为服务于实现整体目标。二是把握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上的整体性,推动整体化教学体系的形成。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案随着改革的推进,逐渐能够体现教学的整体性特征,然而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许多高校并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必修课视为整体。因此,高校需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把握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在讲解各类课程时做到侧重课程重点,突出内在联系,真正做到整体化教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维,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做到协调统一、融会贯通。提升对所授课程的认知水平,基于此制定统一的教学实施方案,做到学、研结合,取长补短。随着对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认知的深入,教师将能够采用多种手段强化各要素在整体中的综合作用。
融合关系思维,打造和谐关系。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关系思维的角度看,鼓励的思维方式难以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实际教学中应当遵循有序、协调的原则,从而做到统筹兼顾多个方面,把握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妥善处理各种教学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和系统内外的诸多元素关系紧密,且在复杂的各类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微观、最复杂但又最基本的一类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从教学实际看,师生应当保持各自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相互依赖性。教师和学生都是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应当有心理上联系,各自保持谦虚的心态相互学习。二是统筹系统内部要素的关系。从微观路径切入提升功效思想政治教学的现实效果,不仅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还要将统筹规划的理念渗透在思想政治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思想政治教学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使系统内部的不同元素能够和谐共生。首先,从教学价值的角度看,应当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讲解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理念都有可能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并转化为他们现实的道德行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从微观路径切入增强教学效果,目的是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细节的研究,为学生在社会中的发展服务。其次,从教学形态的角度看,正确处理实践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步骤。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内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学生个人内在思想的矛盾运动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影响。最后,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出发,处理好教材和教学之间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应当具有稳定性、体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配合程度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依据,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则更具基础性。教师选择教材、规划教学内容时应遵循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教师自身必须吃透教材,理清教学思路,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丰富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通过设置各类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学生在探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感受理论教学的现实价值,增强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融合过程思维,凸显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不确定性,并且由多种要素相互作用构成,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认知活动。教师需在教学中关注动态生成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氛围的过程,彰显思想政治课堂的思想教化功能。一是关注动态生成教学活动的过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不同要素的协同与竞争,推动各要素朝着更高层次发展、演化。在微观层次上,偶然因素可能引起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动荡,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分化也在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进化、发展。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预设、控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然因素,这也导致教学系统缺乏活力。过程性思维的核心在于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看待不同事物,将事物置于其存在的复杂环境中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这启发着教师制定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而非单纯设计具体的教学计划。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敏锐地观察不同事物的潜在可能性,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价值。二是教师需坚持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外部系统的交换。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唯一因素,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学也不是单纯的教和学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前人思想观念的影响,影响的过程较为复杂,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学难以在封闭的体系中完成,而必须采用具有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发展思想的广阔空间。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正在面临新的发展环境,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启发着高校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微观路径,及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动态,打造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复杂性思维内涵丰富,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复杂性思维,教师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形成动态把控,从而强化教学细节设计,增强教学效果。随着复杂性思维应用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微观元素将更有效对接,共同为提升教育效率奠定基础。
(作者:王永乐、郭睿敏,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百年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与理论体系研究》(编号:19KS22)研究成果。)
来源: 光明网
作者:李金哲
东方式审美,西方式审美,又或是中西结合。在文化历史的发展中,人们由坚定走向摇摆,又在摇摆中重新选择。如今,东方式审美的回归,不仅重拾着国人的文化自信,也让人思考,什么才是时代里的生命美学。国学家、教育家辛意云先生所著的《美学二十讲——时代里的生命美学》(以下简称《美学二十讲》),梳理了千百年来东西方不同的美学追求,追本溯源,揭示这些创作背后深层次的精神内核,同时也为我们理解方兴未艾的“国风”提供了实用的观察视角。
生命的“经验”
美学是什么?很多人说不清,也不知从何说起。西方理论研究,深奥晦涩,又非普通人所能承受,人们所谈之美,多半偏重在主观感性的抒发上,简单地认为自己喜欢,这就是艺术。实则不然。
这让彼时长期在学校进行基础美学课程教学的辛意云感到一些无奈。“如果人们能有一点美学基础,就能更深入美的享受,就能拥有更多从艺术中得到的快乐了。”
这背后,透露出的,其实是美学教育的缺失。
在书中,他从自身谈起。从小,他就耳濡目染父母的艺术熏陶。父母是学习英国文学出身,喜欢西方的歌剧咏叹调,同时也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其中,父亲擅长书法和刻印章,爱扮京剧大花脸;母亲则好书法,既拉小提琴,也拉胡琴、弹三弦,还经常盛装票戏。正是这样“中西合璧”的家庭氛围,启蒙了辛意云对美的感受和认知。他犹记得儿时由母亲带领,一家人在南台中山公园的湖畔静静观赏流动的水波,于沉默中聆听自然的语言。母亲还教他依时间顺序,从神话、宗教故事一直读到西方近现代小说。尤其是19至20世纪初的西方小说常讨论美学问题,令辛意云产生浓厚兴趣。
按现代学科划分,美学隶属哲学范畴,因此辛意云在大学时报考了哲学系。在这期间,他构筑了西方美学根基。不过,西方哲学纵有广厦千万间,却难有东方美学的天地之宽。如何贯通东西,辛意云一筹莫展。直到他遇到了钱穆先生。
1967年,国学大师钱穆从香港移居台北,此后二十多年著述讲学,影响了一代人。辛意云也名列其中。辛意云是钱穆的入室弟子,钱穆指点辛意云,要了解中国的美学,应当从西周礼乐制度入手,特别要认真研读《诗经》《礼记》《乐记》《左传》《论语》等经典著作,体会中国文化中的“情意”,真正了解东方美学。
辛意云意识到,东方美学的情意观和西方美学的真理观,正是这两大知识系统的“差异和分野”所在。他欣喜万分,自觉“此后我就能浸润在这份中西审美的享受中,甚至也可分享人类共有的审美情感”了。于此,辛意云从自身的生命经验出发,开启了一段融汇东西方美学的人生旅程。
如今,身为台北艺术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辛意云要做的,是把他常年积累的感受、感想、感悟分享出来,让人们学会享受艺术,并将艺术与美学进行连接,收获人生最快乐、最大的生命享有。这也是《美学二十讲》的创作初衷。
西方的“真”
《美学二十讲》共分四卷,第一卷讲西方美学,第二卷讲东方美学,形成映照。
辛意云认为,西方的艺术本质是求真的艺术,是如实的再现、复制,并求其精确、完美。探其究竟,则需要从哲学出发。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将世界区分为理念、现实与艺术三重,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的模仿,这就决定了最好的艺术必然是对现实的复刻,以此无限逼近理念的“真”,即客观的世界。
14至16世纪,西方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艺术开始摆脱宗教桎梏,展现不曾被照见的尘世。如何定义美?人们进行了公开讨论,他们将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及诗学确立为唯一的文艺典范——凡是残缺的、破碎的都是丑的,而拥有完整性、完备性,均匀调和,且有光辉和色彩的创作则是美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则是对柏拉图“模仿论”进行了深化。
于此,16世纪意大利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虽主要奉教会之命创作,但他笔下的人体已不似中世纪画家那般沉静,完美的体魄,体现着人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伦勃朗、维米尔、拉图尔这三位17世纪的荷兰画家,亦将目光投向平凡的人物。在《杜普医生的解剖课》《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画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人物的肌肉、发丝、血管,他们都在极大地真实再现眼前的生活图景。至19世纪,追求完美的真实呈现,依然是艺术创作的大原则。
人们对自身进行着深刻剖析,也印证着追求的美——即依照自然科学规则对现实进行描摹。文艺复兴早期发现的定点透视法,让追求真实再现的美学艺术有机会落在纸面。这是因为透视法能精准地再现自然、视觉中最美的状况,包括光与色彩、物质的轻重、真实立体性块面的组合与呈现。
辛意云指出,西方文化的大传统来自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自然哲学必然是严谨的,它要求艺术家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就应当怎样呈现。这框定了西方古典艺术的路径,追求相机般的真实再现始终被奉为圭臬。
东方的“神”
如果说西方哲学探求客观世界的“真”,体现为一种真理观,东方哲学注重的则是“爱”,仁者爱人,体现为一种情意观。这里的爱乃仁者爱人之爱,由孔子提出,指人与人的双向交流。辛意云认为,“唯有在此双向的交流下,才能沟通你我,打破孤立与主客体的隔阂,相互融而为一,达成一种均衡与和谐的状态”。钱穆要求辛意云研究的“西周礼乐制度”,就凝聚了这种爱。
《中庸》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七情六欲无可抹杀天理,但不受控的喜怒哀乐如洪水猛兽,势必冲垮人伦。礼对喜怒哀乐进行规训,使其“发而皆中节”。因此,礼不是把人捆绑起来,而是把人的原始情感收纳进一整套社会秩序。同时,礼包含的各种仪式,让人的情感从盲目走向秩序,“使万物在宇宙均衡和谐的秩序下繁荣滋长,生生不息”。
“仁者爱人”是孔子传递的一种胸怀,道家的庄子则让这种胸怀走向“无我”的超然境界。庄子著《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其中的精神自由之感,气势的恢宏之感,都让人为之震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神”。评价一件作品好与不好,有多好,中国人往往会说,真神了,传神,太妙了。这里的“神”,则是人与作品沟通后,在那一刻达到了高度的精神契合。
东方美学正是从这种哲学土壤中生长出来,兼济通达,悠然自得,又寻求无我的境界。艺术的成就,终在唐宋达到了巅峰。经济的繁荣,势必带动着文化的大发展。士大夫阶层追求着高层次的人文精神,向上影响着皇室贵族的趣味,向下引导着市民阶层的品位。理香、挂画、插花、点茶,宋人风雅一度漂向海外。
书法、绘画、器物……与西方古典美学孜孜求真不同,中国古典美学不拘泥于物象,重在呈现士大夫的心灵感受与气质个性。
东西方的“融”
“融”,是彼此走向彼此的过程。19世纪中后期,西方美学受到了科技发展的冲击。照相机的出现对艺术构成了致命威胁。好在,科技的发展也为艺术开辟了一条新路,即捕捉“光与色的分离与融合”。他们发现,特定事物的颜色其实并不稳定,而会随周遭环境变化,分解成相互辉映、闪烁变化的色块、色点或色彩。印象派遂应运而生。
法国画家马奈大胆扬弃透视法,运用新元素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艺术就从客观真理转换为主观视角,成了艺术家个人的视觉表达。于是我们看到,印象派画家不再受限于古代神话、英雄传说、宗教信仰,而是将目光下沉到日常生活。马奈的《酒馆女招待》、德加的《舞蹈教室》、莫奈的《印象·日出》……绅士淑女、市井小民皆在画面中闪现前所未有的风貌。
莫奈更是从东方美学中汲取养分。辛意云指出,在接触中国文人画和日本浮世绘后,莫奈将块状变为线条。其名篇《睡莲》即用线条勾勒、用油画着色,以中国画的大写意手法画芍药、水草、睡莲。莫奈还仿效中国画绘制两米高、十余米长的画卷,从而彻底取消定点透视法,改以散点透视。
自印象派兴起,西方画家从崇尚描摹客观事物的“真实”,转向表达人的内心感情。印象派因此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点。之后的野兽派创始人马蒂斯、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等,无不采撷东方美学之长处。毕加索甚至对前来拜访的张大千表示:论艺术,中国排第一,欧洲人根本不懂艺术。
毕加索的话当然是夸张的,却点出了东西方美学相遇、相融的事实。同一时期,中国艺术家也在向西方艺术学习。如徐悲鸿提倡写生,加强中国绘画的写实性;李可染将透视、光影、量感、重墨纳入山水画,将传统绘画的飘逸淡远变为深沉厚重。旅法画家赵无极和常玉,更是将东西方美学融会贯通,形成独特风格,为人称道。
未来的“美”
未来艺术的走向,一直是辛意云所牵挂的。他遍览东西方艺术,可那都是前人的成就,我们作为后之来者,又会去往何处,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像赵无极这样在东方美学的基础上与西方美学结合,从而形成“最具现代性”的艺术创作,仅仅是一种创作方向。辛意云认为,审美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共同特性,艺术创作是人类共有的创作活动。未来的美育,当从“自我生命的认识”开始。(李金哲)
来源: 解放日报
欢迎大家关注、留言、点赞和转发,更多有用的知识每日更新,助力考上985!
应不少条友的私信要求,整理一些基础语法知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本文主要学习《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欢迎留言或私信交流,共同进步。
形容词是描述人和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一种开放性词类,主要用来修饰名词或部分代词。在英语中,常用形容词的三种不同形式来表达人或事物在不同程度上的变化,这三种形式分别是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大部分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通过变化原级的词尾来实现的,属于规则变化,但也有少数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是不规则的。
形容词比较级必须满足“具有可比性”这一条件。具体来说,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如下:
1.“A+系动词+形容词比较级+than+B”,意为“A比B更......”;例如:
I am taller than you. 我比你高。He is not cleverer than you. 他不比你聪明。2.“形容词比较级+and+形容词比较级”,意为“越来越......”,表示人或事物本身持续不断地变化;例如:
The sky is growing darker and darker. 天空越来越暗了。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using the Internet. 越来越多人在使用互联网。As time went on he grew more and more impatient. 时间长了,他越来越没有耐心。3.“the+形容词比较级(+其他),the+形容词比较级(+其他)”,意为“越......,越......”,表示一方随着另一方的变化而变化;例如:
The more emojis we use, the fewer words we use. 我们使用的表情符号越多,我们使用的单词就越少。The older you get, the fewer hours of sleep you need. 越老睡得越少。4.“the+形容词比较级+of the two(+名词(短语))”,意为“两者中更......的一个”;例如:
He is the taller of the two boys. 他是两个男孩中个子较高的那一个。She is the cleverer of the two girls. 她是两个女孩中较聪明的那一个。5.形容词比较级用于Which/Who/Whose等引导的特殊疑问句中,通常表示询问对二者中某一方的选择;例如: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for us, talent or effort? 对于我们来说,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Who is happier, Tom or Jack? 汤姆和杰克,谁更幸福?6.“形容词比较级+than+any other+可数名词单数(+其他)”,意为“......比同一范围的任何一个其他人或物都......”,表达最高级的意义。例如:
The Yangtze River is longer than any other river in China.=The Yangtze River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China is larger than any other country in Asia. 中国比亚洲其他国家大。7.“表示否定意义的词(如no, not, never, few, nothing, nobody等)+形容词比较级+than+比较对象”或“表示否定意义的词+such/so+形容词原级+as+比较对象”表示最高级意义。例如:
Nothing is easier than this.=Nothing is so easy as this.=Nothing is the easiest except this. 没有什么比这更容易。8.形容词比较级用法的注意事项
(1)作比较的对象必须是同一类事物(包括自身);例如:
Your book is better than his. (正确)Your book is better than him. (错误:“书”不能和“人”作比较)(2)比较范围不能有误;例如:
China is larger than any other country in Asia. (正确)China is larger than any country in Asia. (错误:中国也属于亚洲的一个国家,须将其排除在比较范围之外)欢迎大家关注、留言、点赞和转发,更多有用的知识每日更新,助力考上985!
上一篇:922什么意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