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的宝宝又吐又拉怎么办
一岁多的女儿呕吐不舒服,公婆说先要忙完农活,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菜根二次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都说穷点也要自己带孩子,就是说得发生这样的事情。
有的老年人带孩子的习惯和年轻人不一样,认为小病不用上医院,挨挨就过去了,没必要去花那个钱。
还有的直接是因为重男轻女,孙子和孙女不一样对待,觉得孙女不如孙子宝贝,就不用心。
还有,在老一辈的心里,农活就是第一位的,什么也不如农活重要,叫什么你耽误地一时,地耽误你一年,意思是,农活不马上做,就会耽误一年的收成。
所以说,孩子还是尽量自己带,熬几年,就熬过来了,妈妈不在身边的孩子,身体和心理都会受到伤害。
如果老人带孩子不是很靠谱,真的没必要让他们带。
我们这里前几天就发生一件事,儿媳妇和儿子上班去了,爷爷奶奶把4岁的孙子独自放在5楼上,老夫妻就打算回家浇地。前脚刚走,孩子就从5楼上掉了下来,当场就没了。
都说,这家人,过不下去了。
看孩子就是一份很大的责任,没时间看的时候,一定和年轻人说一声,千万不要马虎大意,容易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孩子发生呕吐,需要警惕什么情况?
妇幼保健部 王维洁 主治医师
呕吐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不同年龄不同种疾病均可引起呕吐。由于食管、胃或肠道呈逆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和收缩,迫使食道和胃内内容物从口和鼻涌出。呕吐可以是独立的症状,也可是原发病的伴随症状。单纯呕吐把吃进过多生、冷食物及腐败有毒食品吐出来,也是机体一种保护功能。
宝贝呕吐需要防止误吸入气管,防止脱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其实,您可以这样做来缓解呕吐过程给宝贝带来的不适。
1、体位:婴儿家长可以让宝宝侧卧或俯卧,幼儿孩子坐起、身体前倾,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
2、清洁口腔:呕吐后要用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去除口腔中含有呕吐物,少量喂水也可以防止呕吐中的胃酸刺激食道、咽喉引起不适。
3、防止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宝宝呕吐腹泻时,体内流失大量水份,加上宝贝胃口差进食量减少,非常容易造成体内水、电解质紊乱而引起孩子精神萎靡、嗜睡、烦躁、脱水等表现。
所以:腹泻时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补给,防止脱水。家长可以给宝宝少量多次的补充口服补液盐和水分,补充钠、钾、氯等离子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一次性喂给过多,容易引起宝宝呕吐加重水份流失。喂水的水温冬季偏温,夏季偏凉。如果有明显脱水表现又频繁呕吐则需要儿科就诊静脉输液。
4、注意饮食:宝贝呕吐后的饮食注意清淡、易消化,切忌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增加胃肠负担;按需顺应喂养,家长不要觉得孩子呕吐后会饿着而急着帮孩子进食补回来,按月龄饮食注意。母乳喂养的宝贝呕吐喂养——“喂前奶弃后奶”。人工喂养的宝宝呕吐喂养——配方奶要稀释喂养,呕吐伴有腹泻时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要换低敏感配方奶粉,乳糖不耐受的宝宝要喂无乳糖或低乳糖的配方奶粉。一岁以上大宝宝呕吐的喂养——尽量少喝或不喝奶。
宝贝呕吐了,爸妈别惊慌!正确家庭护理、初步判断,儿科就诊检查,按医嘱合理治疗。
家长如何观察判断宝宝呕吐?哪些呕吐必须就诊?
宝宝呕吐,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呕吐情况及时相应处理、就诊检查、按医嘱治疗。家长需要观察呕吐的伴随症状、呕吐物的量、性状和气味等。
伴随症状
- 呕吐伴有发烧、咳嗽考虑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呕吐,注意物理降温和拍背帮助宝贝排痰。
- 呕吐伴有不洁饮食或同食者集体发病者,应考虑食物中毒,及时就诊。
- 呕吐前后伴有明显哭闹需要考虑伴有腹痛;
- 喂配方奶或牛奶后出现呕吐伴有皮疹和或粘液血便考虑牛奶蛋白过敏,需要就诊按医嘱更换奶粉。
- 呕吐伴有腹泻考虑胃肠炎症、喂养不当等,就诊检查。
- 头部外伤后出现喷射样呕吐要考虑颅脑震荡和损伤等,及时就诊检查。
呕吐物的量、性状和气味:
- 吐出物呈清亮或泡沫状黏液及未消化的奶汁或食物,表示食物下行受阻、病变在胃入口贲门以上。
- 呕吐量大且含有腐烂食物提示幽门梗阻伴胃潴留、小肠上段梗阻等。
- 呕吐物为咖啡样、血性或伴有血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或母乳喂养妈妈乳头皲裂出血。
- 呕吐物含有胆汁者,常见于频繁剧烈呕吐、十二指肠或小肠梗阻等。
各位家长们可以根据以上讲述的内容,自己判断一下。
一天,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跟着他妈妈急匆匆地走进儿科诊室。一进门,孩子的妈妈就焦急地说:“医生,我的孩子最近总是流鼻血,这是怎么回事呀?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吧?”
在我们儿科门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见,鼻出血是儿科患者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下面笔者就针对家长们关心的问题,解答一下鼻出血是怎么回事。
鼻出血
鼻出血又叫鼻衄,是指血液经鼻腔流出。鼻出血的量有少有多,有的可以自然停血,有的则需要急诊就医止血;有的无须治疗,有的则需要到耳鼻喉科治疗;还有的是较为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的症状之一。
引起鼻出血的状况有哪些
鼻部疾病:儿童鼻部血管丰富,当鼻黏膜干燥、毛细血管扩张、鼻腔出现炎症或受到外界刺激时,都可能导致鼻出血。比如,儿童剧烈咳嗽、擤鼻涕、打喷嚏、挖鼻孔等引起鼻黏膜损伤;鼻部炎症,如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内有异物引起鼻黏膜损伤,如小玩具、小昆虫等进入鼻腔;鼻部肿瘤引起鼻腔内血管损伤,以及鼻中隔偏曲、鼻黏膜糜烂、鼻部外伤、鼻腔血管瘤等。
脑部出血:因外伤导致颅骨基底骨折,脑部的出血也可经鼻腔流出。
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可能导致人体内的血小板数量减少,鼻黏膜自发性出血。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可引起鼻部血管的血压改变,导致血管破裂而出血。
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猩红热、麻疹、百日咳、伤寒、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以及高热、血管发生中毒性损伤时,会导致鼻黏膜充血、干燥,引起毛细血管出血。这种情况下,一般出血量较少,出血部位大多位于鼻腔前部。
肝脏疾病:肝脏严重疾病会导致血液中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从而引起鼻部及其他部位出血。
维生素缺乏:挑食、偏食导致维生素C、维生素K1、维生素B2缺乏等,可能引起血管脆性变化或凝血因子不足,导致鼻部出血。
药物副作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因药物作用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出现鼻部及其他部位出血。
中毒:砷、苯、汞等化学物质中毒时,可能导致凝血障碍而出现鼻出血。
气候原因:低气压、干燥、炎热、寒冷,以及春末夏初、秋末冬初换季时期的气候变化等,都容易诱发鼻出血。
儿童鼻出血会有哪些表现
一般2岁以内的儿童鼻出血比较少见,因为这时孩子鼻腔的毛细血管网尚未发育健全。鼻出血可见于鼻腔的任何部位,儿童青少年鼻出血的部位多发生于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利特氏区),这里是由小动脉形成的血管网。
由于鼻出血的原因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相同。鼻出血多数为单侧,有时为双侧;可间歇性反复出血,也可表现为长时间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涕中带血或每次数滴,严重时数十毫升甚至上百毫升,会引起严重的失血性贫血甚至休克。
发生鼻出血时,比较常见的是血从前鼻孔流出,少数情况会经后鼻孔流至咽部。当出血量较大时,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发生。咽部的血液进入胃,与胃酸发生反应,然后呕吐出来,呈咖啡色,表现为“吐血”。咽下的血液经肠道排出,还可能出现“黑便”。
鼻腔局部病变引起的出血多发生于病变所在的一侧,而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往往两侧同时或交替出血。
有的少量出血可自行停止或经局部压迫后停止,而大量的出血则可能导致失血性贫血及休克,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使用油纱条填塞、烧灼等方法止血,并积极完善检查,寻找出血的根本原因。
保持镇定,科学处理鼻出血
儿童反复或大量鼻出血容易导致贫血,引起脑供血不足、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免疫力低下等。孩子发生鼻出血时,家长们该怎么办呢?
鼻出血一般起病突然,当儿童发生鼻出血时,家长一定要保持镇定,安抚孩子,使其保持安静,避免哭闹。若孩子情绪紧张,血压会升高,可能加重出血。同时,家长请迅速使用以下方法止血:
让孩子取坐位休息,并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或将出血侧鼻翼压向鼻中隔,持续约10~15分钟。与此同时,家长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孩子的前额和后颈部,或用冷水漱口,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注意让孩子的头稍向前倾,使从鼻咽腔涌向口腔的血液尽量从口中吐出。这样家长既可以了解孩子出血的多少,也能避免孩子将血液咽进胃里引起腹痛及呕吐,或将血液误吸进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另外,不建议用纸巾填塞鼻孔,因为纸巾压力不够,难以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且未经严格消毒的纸巾,还可能诱发感染。
如果出血量较多或采取以上措施后出血无缓解,或孩子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出虚汗、心慌等情况,要注意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可能性,请立即采取半卧位,同时尽快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寻找病因。
预防鼻出血,注意这几点
为预防孩子发生鼻出血,家长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的饮食宜清淡,并应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当饮水,忌食辛辣、刺激、油腻、油炸食物等。同时,家长要纠正孩子偏食、挑食的习惯。
2.保持孩子房间安静、清洁,以室温保持在18~20摄氏度、湿度>60%为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度开窗通风换气。
3.孩子感冒咳嗽时不要用力擤鼻涕,鼻部不适时切勿用力挖鼻孔。
4.加强对孩子的监护,防止孩子将异物放入鼻腔。
5.避免让孩子进行剧烈运动,防止鼻部受伤。
6.加强防护,预防各种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学生健康报
文: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岑琴
来源: 健康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