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热点 > 正文

《如何阅读一本书》干货版

摘要: 《如何阅读一本书》干货版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如何阅读一本书》干货版《如何阅读一本书》把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其中...

《如何阅读一本书》干货版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如何阅读一本书》干货版

《如何阅读一本书》把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其中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要求读者对书本内容进行提炼,并列出大纲,本文就是在作者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后的整理。

1. 作者简介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人》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2. 中心思想

这是一本为增强人们阅读理解能力而写的书。作者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第一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通常是很短,而且总是(就定义上说)过短,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也可以称之为略读或预读。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读者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如果读者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除此之外,作者也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包括实用型的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与诗、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等。

最后一章,作者指出了阅读与心智成长之间的关系。“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3. 每一章的关键内容

第一篇,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阅读的过程需要读者主动探索,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像“投手”与“捕手”的关系,只有作者的技巧与读者的技巧融合起来,才能达到共同的终点。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基础阅读可以为分四个阶段:1. 阅读准备阶段(相当于学前教育或幼稚园的学习经验)。2. 认字阶段(相当于一年级的读写经验)。3. 字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应用(相当于四年级的读写能力)。4. 成熟的阅读者,几乎可以阅读所有读物了(相当于高中水平)。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可以分为两个步骤:1. 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先看书书,再研究目录,通过附录索引发现议题范围,出版者的介绍,挑读篇章,寻找全书主要论点和脉络。2. 粗浅的阅读。快速阅读,略过不懂的部分,保持理解的同时,尽量提高阅读速度。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阅读一本书时,一定要提出四个问题:1. 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2. 作者细部都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还是部分有道理?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阅读时就像在与作者对话,通过三种做笔记的方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培养阅读的习惯。

第二篇,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分析阅读的每一个规则: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用最短的句子来描述整本书的内容。第三个规则:列大纲。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的意图,也就是作者想问的问题或者要解决的问题。

第八章 找出与作者共通的词义。第五个规则:找出书中的关键字,并与作者达成共识。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第六个规则:把书中最重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第七个规则: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规则八: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或者无法解决的。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完整了解一本书之前不要急着开始批评,不要争强好辩或者肓目反对,为自己的不同意见找到理论基础。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批评标准:1.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2.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3.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4.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四种来源:1. 相关经验;2. 其他的书;3. 导论与摘要;4. 工具书。

第三篇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两个主要问题:1. 作者的目的是什么?2. 他建义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第十四章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在说自己喜欢或不喜欢一本文学作品之前,首先你要真正努力过并欣赏作者才行。不要用适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第十五章 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阅读故事很重要,是因为它能触及我们潜意识的需求。阅读时应该快读,并且全心全意的读,让想象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史诗是人类最难写的一种作品,也是任何一个认真的读书计划所不可或缺的读物。阅读剧本时可以大声朗读,并且想象正在演出的实景。阅读抒情诗,应该一气呵成,大声地、一遍遍地朗读出来,并且尽可能地了解作者以及诗的背景知识。

第十六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一个好的历史学家虽然不会编造过去,但是一定会含有自己的观点及套路,所以历史书的分类更接近小说,而非科学。阅读某段历史的时候,尽可能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不要只是关注过去某个时间真正发生了什么,更应该从历史学习未来。关于摘要阅读,如果是为了资讯而阅读,浓缩后的摘要是不错的形式,但如果是为了理解力而阅读,摘要是不够的,还是需要原文的阅读。

第十七章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不同于现代的学术论文,19世纪末以前的科学著作都是写给门外汉的,普通读者也可以像阅读说理性作品一样,阅读这类科学或数学著作。

第十八章 如何阅读哲学。阅读哲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发现问题,或是找到书中想要回答的问题。

第十九章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作品通常都取材于读者所熟悉的经验,所以看上去较容易阅读,实际上是很难阅读的,因为每个领域内的作品都是混杂的,而不是纯粹的说理性作品,更需要主题阅读的能力。

第四篇 阅读的最终目标

第二十章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主题阅读的步骤:一、观察研究范围(建立一份主题研究性书目),浏览所有书目,确定与主题相关的书。二、阅读第一阶段的收集到的所有书籍,找出每本书中相关的章节、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三、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更出一串的问题,界定主要和次要的议题,分析这些议题。

第二十一章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为了讯息而阅读就跟为了娱乐阅读一样,没法帮助你心智的成长,只是阅读数量的改变,技巧毫无进步。传统出版物中绝大部分的书籍对理解力增长都是毫无帮助的,只有极少部分是人类永远感兴趣又有特殊洞察力的书。

附录一 建议阅读书目

这章中,作者列出一份超长的书单,都是他们认为可以增进读者阅读力的书,基本含括了所有西方世界的所有经典名著。

附录二 四种层阅读的练习与测验

4. 评论

(1)对作者提出的阅读的四个层次,以及相应的阅读技巧表示非常的佩服。尤其放到今天,大家阅读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为了吸引眼球,各种标题党层出不穷。如何提高阅读的理解力,增强阅读技巧,分辨内容优劣,本书可谓“生正逢时”。

(2)关于书评,作者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在没有真正了解一本书之前不要轻易评论,批评之前先要尽可能尝试理解作者。读一本书,就是在与作者对话,读者作为最后发言的人,为了礼貌,更不应该随意指责。对于确实很烂的书籍,评论的时候也要为自己的观点找到理论基础。这一点对我的触动颇大,以前读完一本书,不管懂没懂,总爱说上几句,把书评当作是自高无上的权力。有时候为了逞一时之快,甚至曲解了作者意图,口伐笔诛,现在想来都觉得羞愧。

(3)有一点疑问,对于作者提出的关于增进理解力的书,其实我并不太清楚具体指的哪些书,如何判断。一直很喜欢历史类的书籍,阅读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兴趣和爱好,也可以增加知识储备。按照作者的分类,这种应该算作为了资讯或者娱乐而阅读吗?如果阅读的目的变成为了研究未来而学习,那这样的历史书是不是又可以归类到增进理解力的书呢?所以,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增进理解力的书,一方面要看书籍本身价值,另一方面还要看读者本身的态度?

敲黑板《如何阅读一本书》干货全在这一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让阅读变得更高效

(这是为郑州圆方集团通讯员培训做的课件资料,现分享给今日头条的朋友们。)

亲爱的今日头条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遇见,感谢最美的2020年12月,遇见最美的你们。非常感谢屏幕前的您在百忙之中,点开我的这篇课件【敲黑板:《如何阅读一本书》干货全在这一篇】。这是一篇关于如何阅读的文章,也是一篇读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干货分享。

(全文7200多字,阅读需要25分钟。)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借用狄更斯《双城记》的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伴随着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等电子媒介的出现,我们了解外界的途径增多了,而读书这件事好像不再像以前那样必要了。工作之外的空闲时间,翻翻朋友圈,看看公众号,浏览浏览网页,刷刷短视频,玩玩游戏,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这些资讯是否真能增加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答案是否定的。太多的资讯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增进理解力的最好方式是阅读,而阅读就是向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

可能有人会说,也想看书,但工作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可能也有人会说,下班回家,拿起一本书,躺在床上看不了几页就瞌睡……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许你缺少的不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而是没有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没有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暂时不知道如何努力吧。

开卷有益,阅读也有方。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巧用这本书中关于阅读的规则,解决阅读中的困扰,清除阅读中的障碍,让阅读变得更高效。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本书的内容和作者

问:去哪里寻找高效阅读的真谛?

答:尽在《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正如它的书名一样,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者想要阅读的人而写的,教人怎样阅读的书籍。如果再进一步解释的话,就是如何运用你的心智阅读一本书,让自己从不太理解到逐渐理解的一个过程。

这本书共用21个章节,向我们详细阐述关于阅读方法的三块内容: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和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分析阅读是本书的重点章节,作者为我们总结了阅读一本书的15条规则,就连本书的两个附录也堪称为阅读宝典,有建议阅读书目和阅读四种层次的练习和测验……总之,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精读这本书以后,可以少走弯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精读这本书也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出生于1902年的美国,14岁从中学退学后,成为一家报社的印刷工人。想要成为一名记者的他,利用夜间学习写作课。就在这个时候,他阅读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和思想家密尔等人的作品,从而迷上了哲学。于是,他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因优异的成绩于1923年留在了大学教书,1928年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他是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编辑家。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还编辑了《西方世界的经典》和《大英百科全书》等。另一位作者查尔斯·范多伦是位大学教授。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他们二人写于1940年前,出版后立刻成为畅销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这本书问世以来的80年畅销不衰,在中国加印和再版了30多次。总之,这是一本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的封底写有这样一段话: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肌肉,可以说是盛装而来,你不用揭开它的外衣,或者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就用本书作者推荐的方法,来透视这本书,找到它的骨架: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和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

第一部分 阅读的层次

首先,什么是阅读?

阅读,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看并领悟其内容。百度百科说,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

关于它的定义有很多种,《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所说的是主动阅读,阅读的本质是一种活动,需要主动参与,投入时间、精力去思考、质疑和总结,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越主动,效果就越好。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其次,阅读的分类。

根据阅读的目标来划分,可分为消遣娱乐、获取资讯和增进理解力。

根据下面的表格,我们来判断下平时的阅读属于哪种类型?

最后,阅读的四个层次。

阅读的层次可分为四种: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层的关系是从低向高,层层渐进和累积,第四层主题阅读包括和超越了前面三种阅读层次。

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略讲)

基础阅读,也就是理解字面意思,「这个句子在说什么」。它包括四个阶段:一是阅读准备阶段,包括四个方面:(1)身体方面,良好的视力与听力。(2)智力方面,基础的认知能力。(3)语言方面,口齿清晰。(4)个人准备:一是与他人一起学习,保持注意力、服从等。二是识字,能够阅读简单读物。三是词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快速建立词汇的能力,从上下文推测不熟悉的字眼儿;根据不同目标,学会使用不同领域的阅读法。四是精练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消化阅读经验。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进入阅读的第二层次,才算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

检视阅读分为两种类型: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和粗浅的阅读。

检视阅读一:略读。

略读或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指在一定的时间之内,用快速浏览的方式来阅读一本书的重点,回答一个问题:这本书在谈什么。

那么如何进行略读呢?这本书给出了6条建议:

先看书名页和序言。对这本书的主题有个大致的概念,能判断它属于哪个类型的书籍。研究目录页,对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阅读出版者的介绍。这里面可能包含这本书的主旨。

(完成这四个步骤后,已经掌握了这本书的不少资讯,基本可以判断,想要更详细地读下去,还是根本不想读了。)

挑几个看起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阅读。最后一步,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阅读一两段或者连续几页,不要太多,但不要忽略后记。

进行完这6个步骤,已经完成检视阅读的略读。这个过程需要几分钟,最多不到1个小时。这个时候,你应该了解,这本书是否值有你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容,是否值得你再继续花费时间和注意力。

法国学者帕斯卡尔说:“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如今的图书市场用浩如烟海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即便人一辈子什么都不干,只读书也读不完。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去读。其实,有些书,只要快速读过,有些书需要慢慢阅读,而还有些书,根本就不值得一读。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关于粗略的阅读,有一个很重要又有帮助的阅读规则,却经常被忽略。即: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如果你坚持要了解每一页的意义,才肯再往下读,那你一定读不了多少。在你努力去了解那些细微的重点时,就会错过书中说得那么清楚的一些大原则。

简单了解,阅读的速度、逗留与倒退、理解的问题和摘要。

(阅读速度就是,判断哪些书,需要略读,哪些书要快速读过,而哪些书根本不值得读。同时也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适当的。

逗留与倒退。可以做这样的训练: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

理解的问题与检视阅读的摘要。)

(文字看累了吧,来欣赏美景)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什么是分析阅读呢?所谓分析阅读也就是全盘阅读、完整的阅读,或者说是优质的阅读,在无限的时间内完全读透一本书。这是我们都能做到的最好阅读。

阅读一本书,特别是又长又难读的一本书,要面对的是一般读者很难想象、极为困难的问题。对于这点我也是深有体会的,前不久向出版社交付了35万字《平凡英雄》书稿之后,我决定阅读《史记》。《项羽本纪》是司马迁的得意之作,我的阅读就从此篇开始,但我没想到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说天书有点儿夸张,但我发现除了个别学过的篇章外,阅读简直就是龟速,实在是难以推进。于是,我开始网上查阅与史记有关的文字资料,各大平台搜索老师们的视频课件,特别希望有老师带领着我逐句讲解和翻译。《项羽本纪》这一篇,我阅读了整整一周时间。后来又阅读了《高祖本纪》、《五帝本纪》和《夏本纪》后,我暂停了对《史记》的阅读。我需要提高阅读速度,需要优化阅读方法,实现更高效的阅读效果。人生太短暂了,我渴望在有限的时间里,能阅读到更多的伟大作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又重新精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和通读了有关阅读学习的相关书籍,有了这篇文章的分享。

一本好书,就像一栋好房子,每个部分都要很有秩序地排列起来。每个重要部分都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就像我们看到的,每个单一部分有自己的室内架构,装潢的方式也可能跟其他部分不同,但一定要跟其他部分连接起来,这与功能有关。接下来,这15条分析阅读的规则,也可以看作是一栋房子的主要框架,一个人体的重要骨架,全是干货噢。

分析阅读是本书的重要篇章,占本书的三分之一(共7个章节)。在这个篇章里,作者详细为我们讲述了如何为一本书分类、如何透视一本书、如何找出与作者共通的词义、如何判断作者的主旨、如何公正地评断一本书和赞同或反对作者以及辅助阅读。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架构阶段

规则1:按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规则2:用最简短的文字叙述整本书在谈什么)。

规则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定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规则4: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诊释阶段

规则5:诊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规则6:从重要句子找出重要主旨。

规则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规则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

A.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规则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规则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规则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规则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规则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规则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规则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关于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主题阅读也可以叫做比较阅读,它是最复杂、最系统化、最有收获的阅读方法。当然也是最主动、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如下:

(1)阅读所有第一阶段的书籍,找到相关的章节。(这个时候,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与作者达到共识。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

(5)分析这些,进行讨论。

主题阅读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了解过阅读的四个层次,我们会发现,本书的重点是教会我们自己去找出对我们特殊价值的书来。浩如烟海的图书海洋里,有许多书其实连略读都不值得的,有些书只需要快速读过就行,只有少数的书需要用某种速度,通常是相当慢的速度,才能完全理解。一本只需要快速阅读的书却用很慢的速度来读,就是浪费时间。而真正面对一本值得读的书时,需要用阅读方法、规则和适合的速度,去能通读和精读。我们要找到极少部分的伟大作品,慢慢阅读,并与这些经典书籍一起成长。

第二部分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小测试:

有一个古老的测验,目的在于帮你找出对你最有意义的书目。

测试是这样进行的:如果你被警告,将在一个无人荒岛度过余生,或者至少很长一段时间,而假设你有时间作一些准备,可以带一些实际有用的物品到岛上,还能带十本书去,你会选哪十本?

记住岛上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图书馆,更没有手机。只有你和十本书。你会哪十本呢?

我们的身体是有限制的,到了30岁左右,身体状况就到了巅峰,随着时间的变化,身体的状况只会越来越恶化,而我们的头脑,我们的心智却能无限地成长与发展下去。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好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要想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点:主动提出4个基本问题,并且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找到答案。

这4个基本问题是:(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四个问题适用于任何一种读物,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个广告。

第二点:做读书笔记。

阅读一本书就是向一位缺席的老师请教。而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同或相异的观点,也是你跟作者所付出的最高敬意。

读书笔记有三种类型:结构笔记、概念笔记和辩证笔记。结构笔记用于检视阅读,概念笔记和辩证笔记用于主题阅读。辩证笔记是更高层次的笔记,往往是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

做笔记有很多好处:如保持清醒、将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以及帮助记住作者的思想。当然,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这本书为我们推荐了如下方法: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当然,我们还可以写读后感、做书摘和写书评。

第三部分 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及建议阅读书目(略)

(关于阅读和学习的书籍)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我的阅读宝典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下,我为什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是我2006年元月购买的,阅读过后,感觉受益匪浅,但时间久了,就慢慢淡忘了。近几年里,这本书我也翻过几次,对郝明义的《译序》非常感兴趣,并采用这种架构写过几篇读书随笔。而真正促使我详细阅读这本书就是在前一周,临近2020年年尾。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间,我们都会做总结报告:这一年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学习了什么内容,收获了哪些成长。

在回顾我的2020年,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流淌在阅读的时光里,也是我的阅读元年。前半年,在采访、写稿和编书(《平凡英雄》)中度过,后半年在编校书稿、阅读和写稿中度过。我采访过的人都记得,写过的稿子也都保存的有,但读过哪些书呢?我竟然想不起几本来。我大约能记起读过的几种类型,人物传记类、家庭教育类和文学名著类。能想起来的也只有《百年孤独》《乡关何处》《我与父辈》等几本书?那剩下的几十本呢?我真的想不起来。

阅读过的图书为何都记不起来了?难道读完都忘了吗?想到这里,我的内心深为困惑。读书应该也可以分为读过、读懂、学会和会用(会写),难道仅仅停留在读过了?今后我该如何去读书呢?人的一生不过短短的几十年,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才能阅读到更多的伟大作品呢?

带着阅读中的问题和困惑,我又重新拿起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并用一个周末的时间读完,感受深刻且收获匪浅,这本书几乎解决了我学习中的困扰。今后不论我是读者、编者,还是作者,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都将是我的阅读宝典,为我指点迷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都将深远地影响着我的现在和未来。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总会面临抉择,而每一个抉择的背后都是努力与否的结果。努力或许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都很努力。记得欧阳修曾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董仲舒为读书,三年不曾走进自家的花园,做到了目不窥园。他们本身就是聪颖智慧之人,尚且都能够如此努力,平凡的我辈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阅读也一样,永远不嫌晚,你最想开始的时候就是阅读的最好时间。梁实秋说: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时间实在不够用。所以,用功读书开始要早。青年不努力,更待何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