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植物百科 > 正文

菊花中药的作用(菊花中药的功效与作用机理)

摘要: 菊花中药的作用(菊花中药的功效与作用机理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头状花序。因产地、花色及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白菊花、黄菊花...
菊花中药的作用(菊花中药的功效与作用机理)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头状花序。
因产地、花色及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白菊花、黄菊花、滁菊花、杭菊花等品种。
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地。
花期采收,阴干,生用或炒炭用。
【处方用名】白菊花、黄菊花、滁菊花、杭菊花、甘菊花、怀菊花。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
归肝、肺经。
【功效主治】本品清香疏泄,质轻升浮,味辛微寒,如肺经以清上焦风热,清利头目;甘寒益阴,苦寒泄热,入肝经可清泄肝热而明目。
平抑肝阳而治晕。
1、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期,发热、头晕等证,常与桑叶相须为用,并配伍薄荷、荆芥等品同用。
2、清肝明目:用于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常用桑叶、蝉蜕、决明子、夏枯草等配伍以清肝明目;亦可用于肝肾阴虚的眼目昏暗证,常与枸杞子同用以养肝明目,并配伍地黄、山茱萸等补肝肾药物同用。
3、平抑肝阳: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头胀、眩晕等证。
常与生地、白芍、钩藤、珍珠母等配伍。
【用量用法】10~15克,煎服,或入丸散。
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明目平肝多用白菊花。
【药效比较】桑叶与菊花皆有轻清发散、甘寒清润之性,入肺肝以清泄肺肝热邪。
均能散头目风热,又能清肝明目。
治疗外感风热或肝经风热、头目眩晕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然桑叶清肺力较强,且能润肺,用治燥热伤肺,干咳无痰之证较好;而菊花清肝平肝之力较桑叶为优,用治肝阳亢盛,肝阴不足之眩晕、目赤目翳、视物昏花之证较桑叶为胜。
【参考资料】《神农本草经》:“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本草便读》:“清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热,治目祛风……益阴滋肾。
”《本草正义》:“凡花皆主宣言疏泄,独菊花则摄纳下降,能平肝火,熄内风,抑水气之横逆。
”药物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为龙脑、樟脑、菊花环酮等。
此外,尚含腺嘌呤、胆碱、苏碱、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微量维生素B1。
药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大量菊花有显著的解热和量血压作用,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
杭菊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白菊花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有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内容选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