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阳三中门前的白鹭滩(散文)
黔阳三中,在㵲水和沅水交汇处,远处有蟠龙山,蟠龙山上有道观;旁边有王昌龄被贬的所在地,芙蓉楼;古城内,还有历史悠久的钟鼓楼,都是黔阳古城的特色景观。校门口,玉兰花树挺拔,也有垂柳荫荫,树下还有靠椅,累了可以休息,偶尔也有在防河堤钓鱼的人,在盯着鱼浮子,希望收获满满。校门口有我们原来唐校长撰写的对联一直悬挂。联曰: 倚钟鼓望蟠龙得自然灵气,偎芙蓉观沅㵲育天下英才。一幅豪气的对联写尽了三中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三中人”的努力和愿景,毕业于三中的人,每年都有来母校看的,他们有归国华侨,有大学教授,就是为了回味当年的感觉,找回母校的味道,人之常情。
黔阳三中,原为“龙标书院”,唐朝就有,据说是“诗家天子”王昌龄所办。1935年正式在原来的基础上建校更名。现在的校门是在2005年后新建的,古香古色,与黔阳古城同调。我2004年9月5日到黔阳三中报到,至今十几年了,所以黔阳三中的很多事我都知道。如今流行教育改革,什么杜郎口模式,什么洋思模式,最后都是泡沫。教育还是要脚踏实地做才可以,到处都是黑板,学生面对面坐,这怎么学习? 这就是事实。
我们学校吧,长沙从小学毕业生就录取了我们这里的第一批优生,然后怀化市又夺了第二批,芙蓉弄走第三批,最后才是我们学校,这样的生源每年还会考取二本和一本有十几个,多时有三四十,实在不容易。对于教育改革风向是领导的事,我只是身在其中,深有体会而已。
也就是今年,九月二十几日,突然发现沅㵲河水交汇处,有几百只白鹭在空中展翅飞翔,自由自在。当时我们的工会主席在用手机拍摄。我有点纳闷,来黔阳三中这么多年了,这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 当时雾气很浓,远处白雾茫茫,景色悠悠,我觉得拍摄效果应该不会很好,后来,工会主席也证实了我的想法。都白成一片,怎么可能清楚?当时,我站在校门口,非常震惊。我以为是政府放飞鸽子,但门卫老陈告诉我是白鹭,我哑然不语,竟然有这么多白鹭。
我这人,就喜欢追根问底,在我的追问下,老陈告诉我: 以前,黔阳三中门口的沅㵲交汇口,没有蓄水时,有一个白鹭滩,每年都有好多白鹭停留滩头,非常壮观,每只白鹭姿态各不一样: 有低头啄着螺丝的,有昂首向天的,也有爱意浓浓地看着“爱人”的,还有展翅高飞的,如果用国画描绘,那叫一个美啊,犹如仙境!生活中就是这样,看到美的风景,就是怡人。
当时,站在校门口,聆听学校女保安讲当时的感受,白鹭停歇在远处树枝头,白绿搭配,白如玉兰花盛开,美丽无比,好有诗意,于是胡诌几句:
《白鹭滩》
白鹭滩头白鹭飞,
盘旋云雾早点回。
绿树枝头多停留,
遥看三中就知归!
有时候,诗词如人意,任性而来,任性而去,生活就是那么简单。我写诗词,喜欢直白,大家能看懂,绝对不是打油诗的那种,我不喜欢生涩的词语运用,看个诗词还要查字典,太费劲。诗在生活中,也在平淡里!我们都是如此的过着日子。
有时候,我和语文老师说: 我们黔阳三中多美,人杰地灵为什么还这样子呢?有人说是,政府不作为,政府乱作为等等,说什么的都有,我只是一笑而过。
说到白鹭,也有人说,现在环境好了,白鹭归来,今年才有那么多白鹭群飞。后来几天都是如此,这种说法我是赞同的,动物比人更敏感,它们的出现,直接说明环境的改善。
有时候,我真的好怀念以前的白鹭滩,可以看着白鹭,捡着缸螺(河螺),大家乐呵着,多么惬意爽快!虽然是深一脚浅一脚的,在河滩上忙乎着,几个人在一起活动,收获都是其次的。有时候,问自己: 人,为什么活着,为了家,还是老婆和孩子,其实都不是,就是为了生活的“安宁”,为了一切的安宁,有时候就是如此!我们生活着,都不易。社会与家庭同样重要,我非圣人,何况圣人也有家。我不可能为大家舍小家,小家不安,哪来精力顾大家,那是不对的!舍小家,顾大家,那是口号。 共 1524 字
发表评论